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健康专版

文章导航

一片医心“金不换”

  一片医心“金不换”

  口述:中华中医药学会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常委

  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所长、中医师 王来法

  整理:本报记者 吴剑咏

  从杭州坐315路公交车,起码一个多钟头,从钱塘江的北岸到南岸,继续向前,一直开到滨江区西兴站下车,再往西50米,就是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杭州滨江王来法中医诊所,近30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杭州市民,放弃杭州那么多医生,甘愿承受如此折磨人的交通不便,到现在总算比较热闹的西兴镇,找一位叫王来法的民间医生看胃胆疾病。

  16岁拜师学医,19岁在绍兴柯桥挂牌行医,收取“诊金2元”,21岁回到萧山西兴街边(现为杭州滨江区西兴街道)借用村里废弃的机房开出诊所,至今30多年过去了,50多岁的“民间医生”王来法,在一个初秋的夜晚,细细同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伤食整整拖了我5年时间”

  我6岁那年,妈妈得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去世了。第二年,二姐出嫁,家里一下就剩爸爸和我两个人。

  9岁那年,下午放学回家,看到灶台上爸爸做了半碗肉饼子,“呼”地扑上去,“巴嗤巴嗤”就吃得只给爸爸留下一点点,到了晚上,肚子疼得不得了,上吐下泻。

  家里穷,没有钞票上医院,本来身子就单薄得跟络麻杆一样,这毛病一生,爬楼梯的力气都没有。肚子难受,睡不着,等睡着了,老是做恶梦。爸爸出去了,家里就我一个人,我常常害怕得从梦中哭出来。

  萧山、杭州也去看过,就是看不好。10岁了,从生产队里借了一点钱买了火车票,我就一个人跑到上海找医生。医院也不解决问题,我说睡不着,就给我开“补脑汁”,我说饭不想吃,就给我一点消食片。

  13岁那年,我在上海买回来的一本《简易中医治疗经验》中看到一个医案,症状跟我的毛病非常像。我立即到西兴镇药店配了药,邻居那里借来药罐,用两块砖头做了个炉子,药喝下去不到两个小时,肚子出现一阵阵疼痛,急忙上厕所,等我出来的时候,自己觉得身体轻了很多,连眼睛都感觉到亮起来了。

  到16岁我正式拜师学医后,才知道从9岁一直折磨我到13岁的这个病,叫伤食。翻译成西医的病名属于消化不良、胃炎、肠炎、胃溃疡那样一个范围。

  什么是伤食?伤食就是吃饭不小心,食得太快太饱,或因脾胃功能不好,感受风寒,再加上饮食失调,吃进去的东西有一部分没有消化掉,积在胃肠里了。它最先的症状是恶心、厌食、嗳腐、吐馊、脘腹胀痛。毛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根不除,就会引发一系列其他疾病。比方说我刚得伤食的时候(没有得到彻底地治疗),后来晚上做恶梦,就是伤食引起的植物神经紊乱。

  那么,伤食为啥会拖了我5年、上海杭州的医生都治不好呢?一个,我自己没有找对医生;二个,当时一般医院没有胃镜、B超,你胃里到底有什么病,一般医生脉搭不出来;第三,伤食这个毛病时间拖长之后,身体会发生各种不适,你对医生说头痛,便秘或者失眠,其实根源是伤食。但时过境迁,各种错综复杂的症状已经把伤食的病根完全掩盖住了,即便再高明的医生,也可能一时找不到生病的真正原因。这就是到今天,有那么多“老胃病”治不断根的原因。

  “我要拜师”

  被伤食折磨了5年的我,身体一直好不起来,动不动就跑上海,跑多了,就很喜欢上海,南京路上的新华书店,那是书的海洋,杭州哪里有介大的派头啊?

  那个时候上海到杭州,7个多小时的慢车,这段时间,我都是用来看书的。

  有一年,我又从上海回杭州,坐上车就一直在看书,大概过了有5个多钟头,车已过嘉兴,我感到有一只手,在我肩膀上轻轻地拍了一下。

  我抬起头,看到一位清瘦的老先生,微笑着看着我。

  “小兄弟, 你这么认真,在看什么书啊?”

  我说:“是医书。”

  “你为什么要看医书呢?”

  “我要当医生!”

  “你为什么要当医生啊?”

  老先生这一问,我就把自己从小怎么得病、求医的经历细细地讲了一遍:“我很崇拜医生这个职业,我想当医生。”

  老先生问我:“学医很苦,你知道吗?”

  我说:“我不怕吃苦!”

  老先生“喔”了一声,转头去看窗外的风景,约过了半个钟头,老先生又轻轻地拍了我一下:

  “小兄弟,我是一名中医生,你愿意跟我学吗?”

  我觉得自己一定是听错了,瞪大眼睛看着他,但分明,老先生一点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啊。

  我一下子傻在了那里。

  回到家里,我就把火车上的奇遇跟爸爸讲了一遍,爸爸第一反应就是可靠不可靠,福建浦城,一个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在哪里啊?再说,就是要去,路费哪里来?

  我对爸爸说:“爸爸,我是一定要去学医的,路费我自己来想办法。”

  我没日没夜地搓了4个多月的稻草绳,手很快就搓烂了,稻草绳上都是一点点的血。

  这没有什么的。我说过,为了学医,我不怕吃苦的。

  又4个多月过去了,怀揣着稻草绳换来的近百元路费,我踏上了去浦城的列车。

  那一年,我16岁。

  我前去拜师的先生,名叫蔡忠明,他出身中医世家,青年时代在上海学医,学成回到故乡浦城,在蒲城县级医院工作。先生在当地是非常有名的中医,很多人都想拜他为师,而我居然那么幸运地成了他的学术继承人。走出车站,我一眼就认出了他,先生微笑着在出站口接我,晚风吹散了他的白发,雪一样洁白。

  见到先生的头一件事,我遵照临行前父亲的叮嘱,双膝跪地,行拜师礼。

  王来法

  个人简介

  杭州市基层名中医,区优秀中医师。

  现任杭州市中医药协会理事,杭州市健康促进会副会长,杭州市民间中医药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分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会长,国际中医药联盟副主席、脾胃病分会主席、浙江省工作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卫生厅赴香港专家团专家。获联合国和平基金会世界自然医学功勋奖,健康大使奖,省科技进步奖。

  多次受浙江省卫生厅及有关部门派遣,赴香港、韩国等国家及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义诊。在斯里兰交流及义诊期间,受到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亲切接见,斯里兰卡卫生部部长艾塔亲自授予王来法医师“健康大使奖。

  绝密家传“金不换”

  我先生是大内科医生,什么都懂一点的。跟我先生学医的整整3年里,要说记忆最深的,是救治一位疑似鼓胀病人。

  记得那天,抬进来一位病人,躺在竹椅上已经奄奄一息,病人腹部有明显的鼓起,但也不是十分严重。来人说,他们刚从当地县医院出来,医院不肯收留。这位病人家境贫困,是家中独子,结婚刚半年,新婚妻子肚子里已经有了孩子。病人一旦去世,两个家庭就都被毁了,求求我先生无论如何救救他。我先生非常明白地告诉他们,他治不了这个病。

  但是,先生怎么劝,病人就是不走,一遍遍地用微弱的声音喊:“蔡医生,你救救我!”

  无可奈何之下,我先生开了一张处方,分文不取,才将病人送走。

  病人走了,一向沉静的先生却显得焦躁不安,不停地在屋内走来走去,我就觉得有事情要发生,果然,先生拿起锄头柴刀,对我说:“快,我们去采药。”

  浦城周围,群山起伏,武夷山、江山、玉山,一山更比一山高。我们渴了喝山泉,饿了吃干粮,日出而行,日落而息,先生跟我讲,他要找的这味草药,叫金不换,非常难找,平时用得也很少。金不换药性奇特,只有长在半山腰阳面的效果才好,长在山阴面,山脚下的,效果就差。为了保密,药农出售金不换时,是晒干磨成粉后再卖的,医生要靠闻金不换特有的气味来判断真假。

  整整找了三天三夜啊,等找到金不换的那一刻,我这位平时少言寡语的先生,嗓门骤然响起,哈哈哈哈的笑声,松涛一样在山谷间回荡。

  我们连夜把药送到病人家里,一口一口地把药喂进去。

  那晚,我们都太累了,很快沉沉睡去。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我跟先生从梦中醒来,被眼前的一幕惊得说不出话来,那位奄奄一息的病人,自己爬了起来,说肚子饿了,要吃东西。她老婆高兴得“呜呜呜呜”地哭:“救回来了,蔡医生的仙草把我们救回来了。”

  金不换,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

  从那次以后,我只要有空,就一个人带着干粮上山寻找金不换,浦城方圆近百公里的山,我都爬遍了。

  为了找这个金不换,我碰到过野猪,被毒蛇袭击过,有一次,因为衣服撕破了,路过山里人家门口,讨水喝的时候,好心的山里人端了一碗冷饭给我——他们把我当讨饭的了。

  每次采回金不换,先生都视为至宝,不到关键时刻不动用。他老是说,要是有用不完的金不换该有多好啊,大部分处方里面都可以加入金不换。

  为了先生的这句话,独立行医后,我跑过福建、江西、广西、广东,跑过了才知道,金不换作为一个地方药名,每一个地方叫法都是不同的。比方说广西那边的金不换,指的是三七。这几年网络很发达,但百度“金不换”,出来的图片并不是我们所用的金不换。

  经过多年努力,我总算把金不换的采购渠道建立起来了。为啥会有那么多胃胆病人来我这里看病?因为,我会在每一个胃胆病人身上,加用金不换。


浙江老年报 健康专版 a0006 一片医心“金不换” 2019-10-11 浙江老年报2019-10-1100005;浙江老年报2019-10-1100007;浙江老年报2019-10-1100009;浙江老年报2019-10-1100010;浙江老年报2019-10-1100011;浙江老年报2019-10-1100012;浙江老年报2019-10-1100013;浙江老年报2019-10-1100015;浙江老年报2019-10-1100014;浙江老年报2019-10-1100006 2 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