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焦点

文章导航

大美丁兰 孝爱相传

第六届“丁兰十大孝星”评选简介

  本报记者 夏凌

  丁兰故里,孝爱之乡。杭州市江干区丁兰街道从2009年开始,连续举办6届“大美丁兰、孝爱相传” ——丁兰十大孝星评选表彰活动,寻找、发现、表彰和学习在尊老敬老孝老方面的典型。

  本届“丁兰十大孝星”里既有12岁的孩童,也有74岁的老者,让我们一起共睹他们的风采。

  1  申奥,男,12岁,丁荷小学学生。他有个可爱的绰号叫“菜篮子”。读一年级时,申奥便学着买菜,为爸爸妈妈分担家务。节假日,他和同学们到养老院和医院做义工。今年母亲节,申奥拿着自己积攒许久的零花钱去珠宝店,想给妈妈买一份礼物。可是钱不够,他问可否干活抵钱,老板娘被感动了,让他帮忙发传单吹气球,最后申奥买了一对珍珠耳钉送给妈妈。

  2  赵正根,男,66岁,白马庄社区居民。20多年前,妻子因病早逝,女儿也远嫁,母亲赵爱花患老年痴呆症10余年。母亲患病时,赵正根还未退休,既忙工作又要顾家是他的日常。每天,赵正根都领着他的母亲在小区遛弯,母亲经常耍小孩子脾气,赵正根都会像逗孩子一样哄她开心,有好吃的,也第一时间买给她尝,他们已成为小区里别样的风景。

  3  张玉珍,女,71岁,枫景苑社区居民。与独居老人盛宗华结对3年多,1000多个日子里,每天风雨无阻送菜送药,打电话问候。张玉珍觉得,老人的安全感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地方、一个会及时回应的号码、一碗吃得到的热饭菜。“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年轻人看到孝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恒心。”

  4  张建龙,男,56岁,中共党员,蕙兰社区居民。为和妻子一同更好地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岳母,张建龙辞去在上海的工作,回到杭州照顾岳母。5年前老人因患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常年坐轮椅。给老人喂饭、擦身体、洗衣服等日常劳务都落在张建龙的肩上。小区里常常可以看到张建龙推着老人散步的身影。

  5  李小冰,女,67岁,五会港社区居民。1977年,为给术后的母亲补充营养,她把所有的肉票、蛋票都省给母亲,当时25岁的她从原本的90多斤瘦成了80斤。29岁时,母亲被确诊为乳腺癌三期,她辗转为母亲联系专家医生,又在母亲术后尽心照顾,陪伴她度过术后易复发的5年危险期。10年,20年,30年,40年,现在李小冰的母亲已经93岁高龄,她用40多年的细心照顾,成就母亲的幸福生活。

  6  龚洪昌,男,74岁,中共党员,同协村居民。他30年如一日地照顾母亲。母亲年老体弱,身体不适,他日夜在母亲床前侍奉,每天给母亲喂饭、擦身、端屎端尿,还时常为母亲捏腿,防止腿部肌肉的退化。 “比起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我,我做的一切微不足道!”龚洪昌说。

  7  施琼莹,女,25岁,后珠苑社区社工。2017年,父亲意外摔倒成了植物人。此后,施琼莹为父亲擦身、帮父亲刷牙、喂父亲进食,成了她的日常。有人劝她,父亲情况稳定了,不必每天这样做,可她还是不放心,每天看到父亲好好的,家人健康就是她最开心的事。

  8  胡海根,男,63岁,长睦苑社区居民。其母亲年近90旬,记忆力减退,生活起居都由胡海根照顾着。前段时间,母亲心脏病犯了被送往重症监护室,胡海根只能每天两点一线,来回奔波于医院与小区之间,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母亲在床上躺了半年多,一日三餐吃喝拉撒全由胡海根与其妻子照顾,他的行为也影响了其他居民。

  9  赵芬香,女,60岁,华亭社区居民。和老伴杨师傅在杭州40余年,两人都是退休工人。每天早上和下午天气好的时候,赵芬香就会用轮椅推着87岁的母亲出来遛弯。除了母亲,家中还有一位瘫痪在床多年的91岁婆婆。多年来,她将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两老。

  10  江珊,女,31岁,丁蕙实验小学教师。15年前,父母为让江珊学习更方便,筹款买了套房,经济压力陡增,江珊主动提出过年不买新衣。大学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江珊努力学习多次获得奖学金,研究生时,她又靠代课获得一些收入补贴家用。去年,想到父母年纪大了,还要每天骑半个小时自行车上下班,江珊和丈夫商量,缩衣节食为父母在地铁口附近买了套房。


浙江老年报 焦点 a0006 大美丁兰 孝爱相传 2019-10-08 浙江老年报2019-10-0800008;11091877 2 2019年10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