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常青

义乌“老骥”老干部志愿服务团

聚合服务团队 打造服务品牌

  带领团队传播好声音

  “老骥”老干部志愿服务团的龚瑞芳连续十几年担任“阳光婺剧团”的班长。今年82岁的她依然精神矍铄、神气十足。在她的带领下,婺剧班从组建初期的40余人发展成如今的100余人,各项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周周有戏”将戏曲魅力传递给更多人,成为老年大学的一面旗帜。

  如今,他们每周两次在南门街稠州戏曲大舞台表演,周二白天排练、晚上演出,周五从晚7时演到晚9时;每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他们都举办消费维权专场演出;平时主动完成文化部门下乡演出任务,每年公益演出100场以上。

  丁大鸽是“夕阳红记者团”的负责人,虽已年过花甲,却依然热心公益、乐于奉献。6年来,为守护碧水蓝天,他几乎每天奔波在环保巡查工作的最前线,行程达上千公里。“虽然我年纪大了,但还不服老,只要有巡查任务,不论早晚、刮风下雨,我都不会缺席。”在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偷排污水、乱倒垃圾、焚烧废弃物等现象,丁大鸽就会立即用镜头记录并发给有关部门。

  “在志愿者这个队伍里待久了,真的会有所改变,让人心里明亮起来。”丁大鸽深有感触地说。

  脚步不停传递正能量

  陈邦造退休前是春晗学校的教研员。退休后,他义务参与社会关爱工作,时常到有关学校调研,与各校老师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并建言献策。近两年来,他精心选题、认真备课,去农村文化礼堂义务讲课近20堂,广受村民好评。

  陈邦造所在的红色宣讲团成立于2009年3月,以离休干部和退休老教师为主体。多年来,宣讲团广泛深入学校、农村、社区及各教育基地,为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艰苦奋斗等专题讲座。

  此外,抗战老兵朱光,虽已年过九十仍谈吐清晰,经常进校园分享当年抗战经历,勉励青少年勤学向上、立志报国;退休老教师吴士珍夫妇以自编的小报作为宣讲道具,深受孩子们喜爱;今年74岁的教育局工会原主席陈土福,常年辗转乘坐公交车奔走于全市百余所学校,晚年自学做课件,把青少年所需所想融入讲座;还有架起入朝作战第一座水下桥的抗美援朝老兵楼建伟、军旅作家周志荣、擅长家庭教育的金允泮等等老同志都用实际行动,在发挥正能量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通讯员 金灿


浙江老年报 常青 a0003 聚合服务团队 打造服务品牌 2019-09-10 10977070 2 2019年09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