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趟柬埔寨
一家5口得了登革热
去了趟柬埔寨
一家5口得了登革热
通讯员 严敏 本报记者 俞琪
近日,5名自柬埔寨归国的杭州市民因罹患登革热而前往某医院就诊。经调查,这一家共6人于6月底前往柬埔寨洽谈服装生意,在当地被蚊虫叮咬后,其中5人陆续感染登革热。患病后,5名患者回到国内继续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卫生部门通报,除柬埔寨,菲律宾、越南、泰国、马尔代夫、新加坡、老挝、巴西等国家也出现登革热疫情。
看到消息,不少暑期有外出游玩打算的读者,尤其是打算前往这些区域的,是否该取消行程?如果坚持前往,怎么做能预防感染登革热呢?
杭州市疾控中心专家: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1至14天,常见潜伏期为5至9天。典型登革热的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可达39℃至40℃;发热时伴有头痛、眼痛、肌肉骨关节疼痛;可能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几天后,面部四肢可出现红色皮疹或出血疹,多数病人有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鼻出血、便血、血尿、皮下出血等。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巴西等较为严重。
此前,国家海关总署于已发布《关于防止登革热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要求做好口岸检疫,防止登革热疫情传入我国。
发病前14天到过登革热流行地区,有可疑的蚊虫叮咬史,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者,应及时到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相关情况。医生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以明确诊断。
关于登革热预防和治疗,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且也无特效疗法,只能进行对症治疗。因此,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被蚊子尤其是白纹伊蚊叮咬,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
蚊子传播的疾病可不止登革热一种,每年的7到8月还是浙江省乙脑的高发季节。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可通过蚊媒(我国主要为三带喙库蚊)传播的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体质较弱的儿童、老年人、慢病患者是乙脑的高危人群。接种疫苗是最有效预防乙脑的方法,但是并不代表接种疫苗后就百分百不得病。所以,防止蚊虫叮咬非常关键。
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服、喷防蚊液,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地方,以及黄昏等蚊虫活跃期户外逗留过久;使用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清扫卫生死角,翻盆倒罐,花盆托盘积水要及时倾倒,室内地面积水及时清除;水培植物,每3到5天换水并冲洗根系,还要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如果室外有水缸等功能性储水容器,需加盖密封,每5到7天换水一次;及时清理家中废弃的瓶瓶罐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