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颐养

失智失能可测评 康养就在家门口

我省康养体系建设试点
落地杭州西湖区

  失智失能可测评 康养就在家门口

  我省康养体系建设试点

  落地杭州西湖区

  本报讯(记者 曹漫 唐佳璐)在家门口安享晚年,是许多乐龄族,尤其是到了失智失能阶段,渴盼能居家或就近接受康复护理的心愿。而今,这个愿望逐渐从理想迈进现实。7月18日,浙江省康养体系建设试点落地杭州西湖区启动仪式在该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

  康养体系建设是指以保障高龄、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为重点,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它是通过医院、养老服务场所、家庭等的有机衔接,加快探索建立政府有为、市场运作、服务专业、老人受益的康养有效联合模式。今年3月,浙江省民政厅组织召开“加快推进康养体系建设”研究课题部署会,杭州市西湖区成为此项工作的试点之一,在西溪街道和三墩镇具体落地开展。

  浙江省民政厅、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卫健委、西湖区政府、西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浙江医院、杭州市康养体系建设试点区县(上城区、拱墅区、桐庐县)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6月上旬,我们康养评估已经启动,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求智站点已完成60例志愿者体适能评估。”西湖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此次康养体系建设和此前针对老年人的服务有什么不同?西湖区民政局局长李建群解释,此前,政府购买服务多是生活照料方面,而这次是精准施策,侧重点是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群体,将政府力量和社会资源有机结合,进行专业测评和康复训练。“让财政资金使用更高效,也让老人享受的服务更精准和有效。”

  近期,西湖区正在西溪街道和三墩街道进行失能、高龄老人评估工作,争取在2个月内对这两个辖区内50%的重点老年人群建立能力评估档案,并定期复评。

  李建群表示,摸底评估完成后,通过评估数据的整理分析,将制定老年人能力分层标准,并针对不同分层人群形成初步的康复照护方案,包括康复方案和长期照护方案,为失能、半失能和病、术后康复期老人开展每月上门服务。

  在这次启动仪式上,西湖区幸福康养一体化平台的开发方、杭州易护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军也介绍了该平台的使用流程。“老人可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养计划的申请,政府官网及公众号亦可申请,后台进行申请审核后将分配给评估机构,接着就是评估员线下进行失能评估测试,最后就是执行康复计划。”

  杨军介绍,目前该平台已记录18000多名老人的基本信息,已评估的老人数量达354人。“接下来,随着数据积累量的不断扩大和加深,也会通过大数据运算的方式为老人直接生成匹配的康复计划。”

  “康养联合体是我省先行先试的新事物,要抓住机遇,在分层分类康养服务、康养服务人才队伍、康养服务标准体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康养服务支付体系这5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吴金富表示,各方面应协同发力,加快康养体系建设推进力度,让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浙江老年报 颐养 a0007 我省康养体系建设试点
落地杭州西湖区
2019-07-19 浙江老年报2019-07-1900005;10616167 2 2019年07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