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雅地老去
“健康中国行动”有不少新提法
如何优雅地老去
“健康中国行动”有不少新提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
对此,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我国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进一步促进老年健康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5项的其中一项是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近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具体举措包括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推进医养结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等。到2022年和2030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这些健身指标你达标了吗
近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动,达到每天6000至10000步的身体活动量。
不过对于老年人来说,平时如果缺乏运动,通常肌肉力量薄弱,甚至关节有慢性磨损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强行走1万步会增加下肢负担。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朱敬先医生表示,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每分钟走110至130步)的步行就能达到锻炼目的。在减少步数的同时,还可以调整行走场所,如选择地面更柔软的操场,穿上合适的鞋子。
睡眠有了“新国标”
长期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等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成人平均每日睡眠时间达7至8小时。
老年人除注意睡眠时间,还要关注睡眠环境、状态等,如床最好两面靠墙,不要正对门窗和空调,以免风直接吹到身上;睡觉时不要把被子盖到颈部以上,保持呼吸顺畅;睡不到七八小时,醒来后可静静躺在床上休息,不要急于起床。
不再“谈癌色变”
我国还将对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展开防治行动。
《意见》提出,要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加快临床急需药物审评审批等。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要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
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万及以下和8.1/10万及以下。
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
据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