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老年性眼疾 别让隐患偷走光明
——访杭州华厦眼科医院院长吴仁毅
本报记者 罗瑞斌 通讯员 唐佩
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每个人的愿望。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当年灿若星辰的双眸也渐渐失去了光华,如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困扰着不少老年人,影响着他们的晚年生活。
其实,关于常见的老年性眼部疾病,很多老年人存在认识误区,从而耽误了眼病治疗。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杭州华厦眼科医院业务院长、曾担任浙江大学眼科(国家重点扶植学科)学科秘书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青光眼科主任吴仁毅教授,揭开蒙在眼睛上的那层“疑云”。
遇到眼睛前面似乎有层云翳这样的情况,很多老人第一反应就是点眼药水,而且很多人坚信只要长期坚持滴眼药水,就能有效治愈白内障,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目前治疗白内障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吴仁毅说,其实,大部分可重复使用的眼药水里面都含有防腐剂成分,长期使用会导致干眼症。老年人长期使用这一类眼药水,不光对治疗白内障没有效果,还可能导致新的疾病。
白内障手术原理是去除已经混浊的眼睛的晶状体,并装入透明的人工晶体。“随着医学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已经不用等到晶状体成熟后再做了,很多人会早早做白内障手术就是为了防止老花眼。其实,只要影响到生活了,轻微的白内障,都可以通过手术来解决远视、散光、老花等屈光问题。”吴仁毅说。
很多老年人因为年龄问题而恐惧做白内障手术,其实这个担心没有必要。华厦眼科医院就曾为一位97岁高龄的老人成功地进行过白内障手术。
“我当时为老人进行微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第二天她的视力到达了0.4以上。”吴仁毅说,超声乳化白内障是目前先进成熟的手术方式之一,具有术后恢复更快、手术更安全等优势,是白内障患者不错的选择。
解决白内障 手术是有效的途径
青光眼是眼压水平超过了视神经的承受能力而导致视神经损害的一种眼病,该疾病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仅次于白内障,但比白内障要凶险许多。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光眼患病率约2%,致盲率约22.7%,占失明总数的8.8%。
“青光眼患者确诊时大多已是中晚期,而它引起的视功能损伤症又是不可逆的,只能通过医疗手段控制它的进展。”吴仁毅说,大部分青光眼病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少数病人只会有间歇性眼胀眼痛,即使急性发作时,也常被患者误认为是其他疾病,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据吴仁毅介绍,闭角型青光眼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急性发作期眼压会急剧升高,患者除了眼部的眼疼、眼红、眼胀、视力急剧下降症状外,还常出现恶心、呕吐、头疼等状况,患者往往会忽视眼部症状,到消化科或心脑血管科就诊。
针对青光眼的预防,吴仁毅提醒40岁以上有远视且有青光眼家族史者应定期检查眼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确诊后药物治疗是终身的事,不可擅自停药和改变用药方式,定期复查眼压、视力、视野及检查眼底等,当感觉头痛、眼胀、虹视等应立即就医。”
眼压急剧升高 也许是青光眼在捣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