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头晕问题出在心脏 肩膀疼可能是肺部肿瘤
揭开疾病“声东击西”的密钥
本报记者 吴剑咏 通讯员 于伟
78岁的郑大伯最近遇到了麻烦,反复头晕一年,最近突然中风了。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郑大伯到省中医院找到了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心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毛威教授。
经过检查,毛威告诉郑大伯,虽然表现出来是反复头晕,但问题其实不在头部,而在心脏。
困扰郑大伯的疾病,叫“房颤”,是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国有超过1000万的房颤患者。而年龄与房颤的发生呈正相关,60岁以上的人有1%出现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成倍增加。
正常情况下,心脏像一只“泵”,通过规律性地收缩,将血液运往身体各处。房颤情况下,心房无法规律收缩,血液只能在心房里迂回,易形成血栓。血栓从心脏流到别的部位,就极易出现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脑卒中,也就是常说的脑中风。中国已成为全世界中风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脑中风相比,房颤导致的脑中风有“三高”特点:高致残性、高致死性、高复发性。
当心跳次数增快、跳动不整齐,渐渐气短、眩晕,就要引起注意,很有可能是房颤。高血压是最易并发房颤的心血管疾病。
为预防房颤中风,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是房颤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然而,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存在出血风险。抗凝不足易中风,抗凝过量易出现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问题,而掌握平衡非常繁琐困难,也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根据郑大伯的全身情况评估,属于既是高卒中风险,同时又是高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毛威教授团队为他做了“房颤冷冻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左心耳是从心脏左心房伸出的耳状小囊,由于内壁凹凸不平,易形成血栓。如果能阻止来自左心耳的血栓,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中风风险。手术很成功,既控制了郑大伯的房颤进展,又显著减少中风风险,郑大伯也不用再终身服用抗凝血药物了。
导致头晕的源头在心脏
同样被疾病表象欺骗的还是有林小姐的父亲。林父今年60多岁,平时身体不错,小毛病几乎没有,只是最近总觉得肩膀疼,以为是肩周炎,就贴了一些伤筋膏药草草应付完事。
前几天,老人在马路上被车撞伤,到医院抢救,医生让他做全身检查,没想到CT查出了肺部肿瘤。医生说,其实他这段时间表现出来的持续肩痛就是肺癌的症状之一,恰恰被忽视了。林小姐心有余悸:“算是因祸得福,不然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浙大一院骨科主任林向进介绍,骨科病人中常遇到因这样那样的疼痛查出来的恶性疾病,“肩部是承接后背、胸腔、颈椎和手臂的重要部位,其中任何一部分出问题都会引起肩痛。所以不能单纯地把肩痛归为肩周炎。”
除肩周炎,还有很多疾病可引发肩痛,如肩关节骨质增生、冠心病、颈椎病等。一些恶性肿瘤也会引起肩痛,如肺尖癌,因为肺尖的神经丛支配着人体颈部和肩背部的皮肤、肌肉,一旦发生癌变,神经丛也会受到攻击,从而导致肩痛。临床上很多癌症患者初期都是感到肩膀痛,于是先到骨伤科治疗,再回来发现已到了肺癌晚期。
肺癌和普通的肩周炎疼痛可以这样区分:如肺尖癌引起的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腋下,疼痛感向下放射至上肢内侧,随着时间的推延,痛感会持续加重;而肩周炎除了疼痛之外,还会导致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一般不会引起特别强烈的疼痛感。
肩膀疼别全赖肩周炎
“声东击西”,是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疾病也会使用这种战术,比如上面提到的反复头晕,不一定是脑部出了问题,源头可能在心脏;肩膀疼痛,也不一定是肩周炎,有可能是身体其他部位出了问题。
疾病善用战术,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对此,记者咨询了多位医生,除了上述的两种情况,还有哪些疾病会声东击西?当然,本报的这番梳理,不是为了让大家心生恐惧,一一对号入座,而是要帮助大家了解疾病,知己知彼。
(详见第10、11版)
对付“声东击西” 先要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