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祖孙

最美好
的馈赠

  花开花落, 我在这世上迎来了第15个轮回。这十几年中,收到过许多来自不同人的不同的礼物。有的技术先进,奥秘无穷;有的小巧珍珑,工艺精致;有的饱含挚爱亲人的祝福;有的象征深厚的同窗情谊……但我最珍视的,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灯笼。

  祖父是一位乡村教师, 扎根乡村30余年。他不仅教书育人, 桃李满天下,在工艺制作上也很有技术。据说他在担任校长时,曾给校广播站装上了一个“雷达",引起全村的轰动。

  他退休后就闲居在家,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在我7岁那年,学校举办“猜谜”活动。要求每人制作一只灯笼,在下面悬挂灯谜。当时正值年关,父母忙于应酬拜年,眼看着交作业时间越来越近,我真是一筹莫展。这时,祖父乐呵呵地走了过来,说:“是不是手工不会做啊?放心,有爷爷在。”我那绝望的心,瞬间被祖父的笑容点燃了。

  那些天,每当我在床上准备入睡时,房间里都会有一位老人,他面前摆着剪刀、胶水、塑料瓶,一丝不苟地为孙子的手工忙碌着。剪,贴,钩,一步都不马虎,在昏黄的台灯灯光下,他由于衰老而日渐瘦小的背影显得十分高大,这个背影,在每天晚上都会给我一个美好的梦境。

  过了几天,他提着一个塑料的灯笼找到我说:“爷爷做好了!”我仔细端详着这个灯笼,塑料瓶剪下来做的外壁,还用一张油纸糊住了内面,每一个接合处都一丝不苟地磨平、胶实,还专门制作了一个木提环,用一根木棒拎着。

  “看下面的谜语。”祖父乐呵呵地说,“八哥,打一字。”年幼的我托着头,沉吟半晌,“兄!”“真聪明!”祖父用他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那神情活像一个大孩子。但我看到他的手上有一道暗红的血痕,显然是做灯笼时被割伤的。这一道伤,疼在他的手上,也疼在我的心里。

  现在,我看着这个旧得发黄的灯笼,不禁想到吴伯萧说过:灯笼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文化是大家,在我的小家中,这个灯笼承载着祖孙间沉甸甸的关爱,也是一件珍贵的礼物,是我收到过的最美好的馈赠。

  杭州文澜中学初二(5)班 李则成


浙江老年报 祖孙 a0014 最美好
的馈赠
2019-07-12 10568193 2 2019年07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