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银辉志愿者牵手乡村礼堂
办一场白天的“文化夜市”
本报记者 祝萍 通讯员 许晋伟
本报记者 祝萍 通讯员 许晋伟
7月的夏夜,宁波市镇海区许多乡村都在轰轰烈烈搞“文化夜市”,夜生活极少的镇海区蛟川街道迎周村村民也“眼馋”了。
怎样结合实际,满足村民们的文化生活需求?迎周村想出了好点子。
白天办“夜市”
文化礼堂“活”起来
迎周村村主任周超介绍,迎周村下辖7个自然村,地域分散。村中住户以老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这两类人群晚上休息较早。再加上部分自然村离文化礼堂路程较远,往来要穿越交通繁忙的马路,因此村民极少在晚上到文化礼堂参加活动。
“文化夜市”怎么搞?镇海区委宣传部支招:礼堂夜市可以搬到白天进行。“夜市仅仅是一个名称,活动好不好,哪种形式受欢迎,还得村民选择。”周超的工作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他和村党总支书记参加礼堂夜市吆喝会,把区里的银辉艺术团节目抢到了村里。“这一下,文化礼堂又可以‘活’起来了。”周超喜笑颜开。
“快,快,快,马上开始了。”上周四下午1时30分,迎周村新老周自然村村民朱新华开着电动车兴冲冲往文化礼堂方向赶,一面和路过的村民打着招呼。大伙儿高兴得跟过节一样。这是他们头一回在白天赴一场“夜市”。几百名村民把4米宽的路面挤得满满当当。夹在队伍中行进的周超心里乐开了花。接近开场时,最多可以容纳七八百人的文化礼堂已座无虚席。
银辉艺术团
精彩节目惹人爱
下午2时,主题为“不忘初心践使命·耀映镇海乐奉献”的演出正式开始。剑术、快板、小品、抖音舞……台上的节目丰富多彩。蹒跚学步的孩童、怀抱婴儿的妇女、放暑假的学生以及从边上工厂过来观看的工人,都看得目不转睛。
52岁的朱新华站在离舞台最近处,掏出手机不停地拍。他大声说:“村里演出不多,这次节目真好,我们有眼福了。”
镇海区委老干部局局长文有禄带着局班子成员、热心银辉志愿者等近40人,一起为活动助阵。文有禄介绍,银辉艺术团是区委老干局与老年大学联合促成的艺术团队。队里的银辉志愿者个个“身怀绝技”,乐器、舞蹈、武术等都很好地结合了现代文艺节目的流行趋势。今年,银辉艺术团会适时、适地到村送节目、送服务,为营造村里的文艺氛围尽心尽力。
当天,银辉志愿者中的书法家、科技指导员等,还在礼堂现场设摊送服务,同样吸引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