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生活周刊

垃圾分类为什么推进这么快

看看上海阿姨的战斗力有多强

  “既然大家相信侬(你)这程序,侬就把么司(这样东西)做做好,侬来塞伐(你可以吗)?”杭州某著名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到上海街头调研本公司开发的AI垃圾分类程序使用情况,被一位担任垃圾分类志愿者的上海阿姨现场“教育”了。

  最近,这个题为《上海阿姨的战斗力有多强》的视频又成了垃圾分类的新段子。视频中阿姨说话十分犀利,却赢得了很多网友的点赞,纷纷表示要感谢志愿者阿姨们帮助大家学会垃圾分类的那份热情。

  记者在上海采访时也发现,在垃圾分类方面,老年人其实做得比年轻人更认真,也更愿意做志愿者。

  在上述视频里,这位志愿者阿姨指出了程序存在的一些不足,“扫奶茶杯,(结果显示)是红酒瓶”“扫马云,是一只鞋”……阿姨让程序员拿出真本事,做好这个程序,服务好用户。

  阿姨还向这名程序员吐槽:“小鬼头(小年轻)乱丢垃圾,被我当场抓牢,伊(他)把猪骨头倒到湿垃圾桶里厢。伊哪(怎么)讲?伊讲猪好吃的就是么司(这样东西,指湿垃圾)。猪骨头是干垃圾,侬晓得伐?搞搞清爽。”

  阿姨犀利的话语却赢得了网友们的点赞,网友们说,最辛苦的莫过于战斗在垃圾分类第一线的上海阿姨。上到华尔街的黄金,下到家里的娃,上海阿姨的战斗力都是满满的,却自愿站在垃圾桶旁,教导犹豫不决的年轻人垃圾分类。即使是雨天,也撑伞守卫在垃圾桶边上。

  78岁的周玉霞就是这样一位上海阿姨。周玉霞住在徐汇区田林街道田林十二村,去年3月28日,田林十二村就开始试点垃圾分类,从那时起,她就成了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

  今年1月之前,周玉霞每天上午7-9时在自己负责的垃圾房旁值班,主要工作是劝说垃圾分类不规范的行为。“很多年轻人看到我这样的老阿姨上去劝,都会认真听几句。”周玉霞说。

  有的年轻人也嫌烦,叫七八岁的孩子下来扔分得不规范的垃圾。针对这种情况,周玉霞有一套“三步法”。她首先会问:“宝宝,这是你分的吗?”孩子回答说是妈妈(爸爸)分的。周玉霞又问:“老师教过你垃圾分类吗?你会分吗?”孩子说老师教过的,自己也会分的。周玉霞又说:“那回去教教你爸妈哦。”孩子一般都会愉快地应承下来。经过这三次问答,很多家庭都被“治愈”了。

  上海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也不全都是“阿姨”,却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在田林十二村,10多名志愿者都在6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80多岁。

  上海垃圾分类实行一周,仅开出了199张罚单。垃圾分类推行至今,离不开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实行分类前,他们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动员,分类投放开始后,他们每天早晚轮流值守在垃圾厢房前,帮助大家正确投放。

  年龄最大的志愿者超80岁

  “每一个年轻人都值得警惕。”浦东新区某社区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原以为老年人对垃圾分类接受比较困难,结果反而是年轻人垃圾多、又乱,湿垃圾里混着少量餐巾纸。

  这名工作人员讲起一件小事。一个小姑娘拎着一包湿垃圾过来,里面混杂着面巾纸,志愿者跟她讲:“这些不是湿垃圾。”小姑娘不爱搭理地说:“这些都是厨房里的,厨房间的不就是湿垃圾吗?”这样的事情,在老年人中却不多。

  浦东新区洋泾街道阳二小区有2/3都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日子过得仔细,垃圾也分得干净。一位爷叔(指有一定阅历的上海老年男子)每天都定时把分类好的垃圾扔到他家楼下的垃圾房,他告诉记者,“总的来说,老年人垃圾分得比年轻人好。”

  65岁的江荣全也是垃圾分类的拥护者。“垃圾分类做好了,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利。”他说,刚开始学垃圾分类是比较难,但一旦习惯了,做起来就很容易。

  江荣全也是田林十二村的居民,小区6号垃圾房边上那幢的一楼就是他家。“自从垃圾分类后,垃圾的味道都闻不到了。”江荣全把记者带到6号垃圾房前,“你使劲闻,是不是一点气味都没有?”

  田林十二村党总支书记赵国庆介绍,他们的小区建于1985年,总共2078户、6019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1770多人。很多老人都是垃圾分类的积极分子,带动了整个家庭。目前,95%的居民自觉做到垃圾四分类,90%实现定时投放。

  赵国庆说,垃圾分类做得好,小区环境变美了,他们这个30多年的老小区房价也涨了。

  爷叔成积极分子 老小区房价涨了

  记者在上海多个小区走访发现,不少新小区的垃圾房(垃圾桶)还没有做到全封闭,但作为一个老旧小区的田林十二村,所有的垃圾房都是封闭式的。站在垃圾房前,没有异味,没有蚊蝇。

  “有些小区的垃圾房要扫二维码才能打开,扫码我是不会的,我用带在身上的门禁卡刷,就可以让垃圾房开门了。”江荣全口中的门禁卡,正是垃圾分类赢得老人心的一个法宝。

  赵国庆介绍,在田林十二村,门禁卡现成的实名系统和垃圾房“绑定”,使得居民扔垃圾也像进家门一样,刷卡自动开门,小区的管理平台自动登记好垃圾房的刷卡人员、开门时间、每天刷卡次数,再把绿色账户积分也加入门禁卡内,这样居民用一张卡就能办成进家门、扔垃圾这两件每日“必修事”,犹如居民区内的“一卡通办”。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刷门禁卡毫无压力。

  6月20日起,田林十二村推出了特定需求人群“定点错峰”投放,在居委会登记过的上夜班人士、钟点工阿姨、独居老人,可在非定时投放时段到小区指定垃圾库房扔垃圾。行动不便、无法下楼的老人也被考虑到了——由楼组长上门拎垃圾。

  这样的人性化管理,也保证了垃圾投放的顺利推行。

  一卡通办+定点错峰

  赢得老人心


浙江老年报 生活周刊 a0003 看看上海阿姨的战斗力有多强 2019-07-12 浙江老年报2019-07-1200007;10567097;浙江老年报2019-07-1200013;浙江老年报2019-07-1200011 2 2019年07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