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籍画坛泰斗刘文西逝世
人民币上的毛主席就是他画的
浙江籍画坛泰斗刘文西逝世
人民币上的毛主席就是他画的
7月7日,中国黄土画派代表人物、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的作者刘文西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6岁。
刘文西,中国当代画坛上的泰斗级人物,画领袖像的领军人物,黄土画派创始人,被誉为“人民画家”。1950年在浙江嵊县(今嵊州市)初中毕业,195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近几年,他曾经回到家乡,走走看看,结交浙江画界朋友,也讲述了“作画”人民币的“秘密”。
越韵如水
道不尽家乡情怀
2015年11月26日,刘文西回家乡嵊州考察。延安时期的帽子,灰色的布衣,在家乡的刘文西,依旧是这身几十年不变的打扮。
1933年,刘文西出生在嵊县长乐镇一个叫水竹的小山村。在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中,山那边时常飘来和着叮咚溪水声的悠扬越曲,古戏台上的铁面包公、雨巷里披着蓑衣的豆腐老汉以及母亲巧手绘就的江南山水,无不吸引着年幼的文西。乡下没有颜料,他就将各种不同色彩的瓦片磨碎,将各种鲜艳夺目的野花碾烂,抑或用木炭作笔,在墙上涂涂画画。
“最爱家乡,我时刻关注着她的点滴变化。”一开口,刘老的方音流泻而出。兴起处,刘老还能哼唱几曲越剧。“小笼包、炒年糕、笋干菜榨面,离乡几十年,还是爱吃这些。”刘老说,他最爱的就是炒螺蛳,“使劲一嘬,螺蛳肉吸进口腔,劲道十足,这是嵊州人饮食的诀窍。”
1950年,刘文西前往上海求学,结缘上海育才学校。在这里,17岁的少年接触到影响其一生的启蒙性文献——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核心是文艺为什么人而作?答:为广大劳动人民。”刘老说,他的一生都遵循着这一精神。
1953年,刘文西考进浙江美院(今中国美院)国画系,师从潘天寿等著名国画大师。1957年,24岁的刘文西来到心心念念的延安毕业采风。黄土地的宽厚,黄土人的朴实,让刘文西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毕业后,他毅然选择来到西安美院任教。从温润的江南水乡,到粗犷的黄土高原,他爱上了这片黄土地和它的主人。
刘老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艺术要为人们服务”。60多年来,他到过陕北90余次,跑遍陕北所有的县,曾十几次在延安过春节,画了几千个农民的肖像和3万余幅生活速写。《毛主席和牧羊人》《祖孙四代》《黄土情》……他的作品总是带着扑面而来的黄土气息,总是捕捉着中国农民的人性美。
陕北成就了刘文西,刘文西也塑造了陕北。“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这是刘文西的艺术主张。他反复地向学生们强调,要“深入到人民中间”“画家塑造人物,一定要描写人民的心灵,描写人民心灵的美好”。这是刘老的“人民情结”。
刘文西曾带着《毛泽东选集》,先后40多次来到延安和陕北采风,4次沿着毛主席转战陕北的路线走访写生。在志丹县的窑洞里,他曾煤气中毒,差一点被熏死;在佳县黄河岸边悬崖上,他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写生,手被冻得失去了知觉;在“转战陕北”的路上,他从马背跌落进土壕里……
经过艰苦努力和深刻理解,他先后创作了《同欢共乐》《北斗》《直罗镇大捷》《知心话》《佳城东望》《解放区的天》等50多幅反映毛泽东同志在陕北从事革命活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素描和国画。在他家木箱里存放的3万多张速写中,就有数百幅毛主席在延安时各种形象的素描底稿……
其人其艺
绘不尽黄土风情
刘文西有幅观众最多的“特殊作品”,那就是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毛主席画像。目前使用的5元、10元、50元、100元上的毛泽东头像都出自他之手。
1997年,作为全国八届人大代表,刘文西在北京开会,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正忙于设计第五套人民币。工作人员找到了刘文西,请他为新版人民币画主席头像。蓝本是毛主席在一次政协会议上的照片,拍摄于1949年左右。“当时流行修片,而且用了闪光灯,照得不立体。主席脸部的特征都没有了,对于我们创作来说,不太好画。”刘老说。
“最后,我要求他们辗转找到了这张照片的原片,只比扑克牌大一点。我用放大镜反复看,加上自己的积累,一个多星期就创作出了这幅作品,原作有八开大。”刘老比着手势说。
1997年画出来,1999年、2000年第五套人民币陆续发行后才面世。“一直没有透露消息,我保密了3年。”他笑着说。现在,国力增强,更多人用人民币,这幅作品有了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这是我当时完全没想到的。”
“画像出来后,共有近10个制钞厂的能手刻了多个刻版。”刘老介绍,“雕刻制版也是一种创造。当时央行把雕刻制版的任务分别交给上海造币总厂、沈阳造币总厂、北京造币总厂等近10家单位去制作,先拿出15块雕版让我挑选。我选出其中一块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央行又让这些制版单位重制。第二次又拿来了不同编号的15块雕版。经过仔细挑选,我选了最像原作的一张,最后用于印制了100元人民币,其余的用于50元、20元等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特殊作品 “作画”人民币保密3年
在刘文西的眼中,浙派是人物画创作的高地。而他所创立的“黄土画派”是从“浙派画派”派生出来的,是子孙辈。浙派中,潘天寿、常书鸿、诸乐三、吴茀之、方增先等先生是他的老师,而传承的年轻一代也是人才辈出。他希望浙派人物画可以形成合力,走得更高、更好。
刘文西的兄弟姐妹还在嵊州老家,2013年,他在嵊州过了80大寿。离开家乡60多年,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回故乡办一个美术馆。2017年12月,“嵊州市刘文西美术馆”在嵊州市剡湖街道公园路8号、鹿山公园风景区旁落成。
嵊州市刘文西美术馆项目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面积138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公众服务区面积380平方米。美术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开展各类美术交流活动,传播刘文西这位“人民画家”的人民情结。
综合浙江新闻客户端、嵊州新闻网
家乡最美 名人效应传遍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