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2版:达人

一曲诉衷肠 相知姐妹情

杭州这群人结下了不解“琴”缘

  1905年,人类第一台巴扬手风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惊艳问世,一时风靡欧洲。

  100多年后,这种音域宽广、体积较小、指法简便、容易掌握,然而价格却不菲的键钮式自由低音手风琴,竟然在杭州朝晖街道的华联社区大行其道,刮起了一阵“音乐旋风”。

  这支艺术队于2013年3月正式成立,首批招收了9名团员。两个月后,首批学员便登台演出,成功演奏了柴可夫斯基交响曲选段,并入围了下城区公益创投项目,争取到了5万元创投资金。初试牛刀,取得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团队士气。从此,华联社区手风琴乐团的姐妹们便结下了这段不解之“琴缘”。

  创立者是一名85后演奏家

  “集雅传声”手风琴艺术队的建立,缘于一位从4岁开始学琴、深深热爱音乐的社会公益热心人士——衢州籍手风琴演奏家谢寒。

  演奏手风琴毕竟是一门需要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艺术,初学者往往会望而却步,心生畏难,产生心理障碍。为此,谢寒既当音乐老师,又当心理辅导师,还兼任摄影师。

  为了消除少数团员临阵怯场、紧张发抖的心理现象,她和爱人特意制作了一个扇面形状的笑脸,在场下引导大家放松情绪、舒展表情,把注意力集中到作品的表现力上来。

  每次演出时,谢寒总是带着相机,用镜头纪录他们学习训练和不断进步的过程。谢寒告诉记者,她的相机里留存了太多的演出剧照,总数已近1万张了。她说,让队员们看到自己的演出照片,她们学好琴的自信心会更足,展示好自我形象的积极性也就会更高。

  老师队员情同姐妹

  几年来,“集雅传声”手风琴艺术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主动服务社区建设,为辖区群众奉献了丰富多彩的高雅文化,同时,团队自身的建设管理也得到不断加强。平时大家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老师队员更是情同姐妹,就像是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重要的演出任务来了,姐妹们会自己设计服装旗袍,主动到市场上选购布料,自己动手缝制,一针一线编织起了真挚深厚的姐妹情。

  2015年7月,“集雅传声”手风琴艺术队应邀参加在韩国济州岛举行的国际手风琴大赛,15名参赛队员充满激情的现场表演在74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这一年,团队总共获得了国内外各类评比和赛事奖项32个。

  尤为可贵的是,队员们在接触和实践高雅艺术的过程中,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都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积极的改变,使她们的人生有了更高、更新、更美的境界和追求。

  60多岁的徐阿姨,过去在家庭里不受其他成员重视,觉得“被冷落”,有失落感。现在学了手风琴,家人都感到惊讶,并予以赞许,小孙子天天叫喊着“奶奶学琴了”。这让她重新拾回了自信。

  还有一位骆阿姨,她儿媳妇从事艺术工作,每月开一次的家庭音乐会,因她没什么特长,只能敲敲边鼓,而现在,她理所当然地成了家庭音乐会的主角。

  此时此刻,70岁的商阿姨的一席话,也许更能深切地反映队员们半个多世纪人生的心路历程:“我年轻时都没有穿过这么漂亮的婚纱,我们的团队让我们回到了自己的年轻时代。”


浙江老年报 达人 a0012 杭州这群人结下了不解“琴”缘 2019-07-09 浙江老年报2019-07-0900007;10543522 2 2019年07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