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枪短炮 网红假笑
关于 “网红街拍”的是与非
本报记者 汤婕
近两年,国内刮起了一股很大的街拍风,很多大城市的地标性街区,都沦为了网红街。
所谓网红街,其实是聚集了各种专业摄影师,以及颜值身材都令人羡慕的“网红”。原本只是市区中心的一处,渐渐吸引了大量网红来拍摄而出名。比如,北京的三里屯、成都的太古里、杭州的湖滨银泰等,这些地点都极具现代感和时尚感,众多的奢侈品店“入镜”也成为照片的一种标签。
随着街拍的不断兴起和内容升级,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想成为网红。在杭州的湖滨in77、嘉里中心、钱江新城的来福士,你总能看见身背“炮筒”的摄影师们在人群中追拍某个“网红”的场景。
独具特色的“中国式街拍”
最早的街拍源于欧美,为的是填补时尚杂志中只有秀场款的空洞,发掘日常生活中的流行元素。一次成功的街拍,需要捕捉到服装的细节,还要注意照片的构图以及颜色,让人觉得舒适有美感。
而如今,国内网红的街拍形式多样,不再局限于安静地摆姿势拍照片,更像一场“行为艺术”。比如,走着走着就来个转圈圈,抚媚一笑,甚至还要来个劈叉;又比如,技能一般但是表情丰富的颜值派,不经意被偷拍,但丝毫不畏惧镜头,甚至还要耍个帅、比个心;又或者,一身汉服穿着打扮的姑娘,装作无意被拍的样子,频频回头朝摄影师的镜头做出捂嘴害羞状。
如果一个“网红”不够精彩,“双人秀”也是有的。情侣就是重点被捕捉的对象,一对原本正常行走的情侣,男生发现女生被偷拍,反手就把女孩子的脸用手捂住,随后搂入怀中;又如原本各不相识的男女网红在对完“剧本”后,摇身一变成为“15秒情侣”,男生在入境时会突然发功把女生公主抱起,邪魅一笑转圈圈,堪比小型言情剧。诸如此类的短视频,都获得了平台超高的点击率,评论区的观众几乎一边倒地叫好赞美。
像所有争取曝光的明星一样,网红们需要制造极强的记忆点,而背后都指向了流量变现。 的确,网红经济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诉求,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比如,一系列“网红店”、“网红产品”不仅带动了疲软的实体经济,解决了产品滞销的难题,还提高了线下消费力。此外,“网红街拍”背后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围绕着流量,最前端的是网红,中间的是摄影团队,背后是孵化公司,更深层的则是产品供应商。一个新职业衍生出多个新新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街拍引发负面效应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必然也伴随着问题。
2017年,就有媒体曝出,在杭州中山中路和开元路交叉口,有一个中国工商银行,是1932年兴业银行的旧址,高大精致的洋楼,是地段性的标志。那里的人行道被大量淘宝模特、摄影师和商家占用。
今年4月,又有市民向媒体反应,杭州嘉里中心的母婴室被网红们挪为私用,这些年轻女孩大多是为网店拍照的模特,也有微博大V,占用母婴室换装和化妆的情况已出现多次。随后,商场制定加强安保措施,禁止网红、网店在商场取景拍照。
前些天,“街拍警告矿泉水瓶”上了热搜,“街拍喝水”系列镜头引起了大批网友热议。
网红们先把矿泉水喝进嘴里,再结合各种场景“花式”吐出来或喷出来,被誉为“洒水车派”。为此,新浪新闻客户端在微博上发起投票,高达4.8万人表示“好尴尬不理解这种行为”,1.2万人表示“不打扰别人怎么拍都行”,更有不少网友强烈谴责此种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无论是占用公共通道,还是浪费水资源,都不该因为是网红,因为要拍视频而被“特殊化”。
安迪·沃霍尔曾预言:“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在15分钟内成名。”短视频的出现,将这个过程缩至短短15秒。
在这个人人皆可成为网红的时代,只需要一段15秒的视频,你便可能手握流量成为“红人”。
但成名之后,如何不打扰他人,不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是值得深思的事情。传播内容如何回到正面、真实上来,如何承担好“网红”的公众职责,同样也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