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常青·银耀之江

开化老党员陈兴龙

造林养蜂 将甜蜜事业进行到底

  本报记者 罗瑞斌

  通讯员 邱元骁 丁和英

  梅雨天气,雨水丰沛。很难想象这样的时节,在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旭日村陈兴龙家周围,还可以看到大群蜜蜂趁着云收雨歇的空隙,围绕着一树树盛开的花朵采蜜。

  这蜜蜂和花朵的主人是今年67岁的陈兴龙。种树育花,养蜂酿蜜,分享“甜蜜”,这是自2012年退休后陈兴龙主要在做的事情。

  从最初的为“飞来蜂”筑巢,到如今,陈兴龙已拥有200余箱(群)蜜蜂,种植蜜源林300多亩,并不遗余力在群众中推广养蜂事业,为农民致富开辟一条新道路。

  “一年四季有花,一年四季有景,一年四季有蜜源林,一年四季有蜜可酿。”陈兴龙说,这是当初养蜂时的梦想,如今已经实现,现在他准备朝更大的一个目标前进。“作为老党员,我应该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大家致富便是我的使命。”

养殖200余箱“飞来蜂”

  6月18日一大早,开化便下起了雨,这也没有挡住陈兴龙去家附近树林里转悠,因为林间放置的一箱箱蜜蜂都是他的“宝贝”,每天得空去巡查一番早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沿着屋后的小路,两边绿树掩映之下,一只只蜂箱散落其间,时不时有蜜蜂从身边飞过。陈兴龙说,自己所养殖的蜜蜂源于当初不请自来的“飞来蜂”。

  2012年,陈兴龙退休后,便回到了旭日村学门自然村老家,当时一直在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使当地群众致富。“后来,家门口飞来的一群群土蜂,也就是中华蜜蜂,给了我灵感。”陈新龙说,小时候看自己父亲养过蜜蜂,所以对于养蜂还是有点底子。

  陈兴龙经过了解知道,养蜂不需要过多投入,而且不会占用很多土地资源,对植物生长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是个环保生态的产业。于是,他便进行试验养蜂。家里的蜜蜂也从原先的一两箱发展到现在的200余箱,年产蜂蜜350余公斤,年收入可达15万元。目前,陈兴龙已建立起存栏200多群中蜂的学门中蜂养殖场。

种植300亩蜜粉源林

  陈兴龙养蜂如此好的效益是怎么做到的呢?陈兴龙说,养蜂业的基础和关键就是发展蜜粉源林。“一年四季有花,才能为蜜蜂不断提供蜜粉,这样蜜蜂的产蜜量才高,才能带来更大的效益。”

  陈兴龙家附近的山叫学门山,他流转了100多亩山地,其间种了近4000株蜜源植物。“春天有紫云英、桔树,夏有无患子、金钩、乌桕,秋有五倍子,冬有枇杷、柃木,蜜源植物量充足绝对是养蜂关键。”

  关于种哪些蜜源植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这里面的门道全都是陈兴龙通过钻研学习后摸索得来的。

不遗余力分享“甜蜜”

  “一个人喝蜜不香,众人齐尝才甜。”这句话总是挂在陈兴龙嘴边,他也确确实实将自己的“甜蜜事业”不断分享给周围的群众。如今,陈兴龙的学门中蜂养殖场已经作为蜜源植物种植抚育示范基地,吸引了不少想养蜂的群众以及农业干部等前来参观学习。对上门求教的人,陈兴龙将养蜂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培养了许多蜂农。

  作为开化县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兴龙带领县老促会的同志于2016年实施了“户养十桶蜂,种植百株蜜源林,年产百斤蜜,增收万元钱”项目活动。根据该活动要求规定,每个养蜂大户要养中蜂10箱以上,带头种植100株以上蜜源植物,年产蜂蜜50公斤以上,收入达1万元以上。“同时还要求,大户要带动小户发展养蜂,做好技术指导及服务工作,以达共同增收。县老促会负责筹措资金,对活动已出成果的点,给予资金奖励。”陈兴龙说。

  在陈兴龙等老同志努力下,开化县华埠、桐村、杨林等四个乡镇新发展蜂农70户,养殖中蜂700箱,直接增收70万元,间接带动全县农户270户,农民增收350万元以上。

  为了能在市场中更好打响、推销开化中华蜂蜜品牌,陈兴龙还带头发起成立了“开化土蜂蜜联盟”,并发布了全省首个《土蜂蜜联盟自律公约》。“联盟是由我们10个养蜂大户组成的,目的就是规范开化县土蜂蜜市场秩序,督促我们蜜农决不能造假,一定要保证质量,保住品牌。”陈兴龙说。

  这两年,老促会又提出“户养百桶蜂,种植千株蜜源林,年产百斤蜜,增收10万元”,这个目标也已经达到。到2018年,开化中蜂养殖户达到2200余户,养殖群数从2016年的6200群发展到的3.1万余群,翻了近5倍,中蜂产业产值达到3000余万元。

  “我现在在带头试验‘户养百桶蜂,种植万株蜜源林,年产千斤蜜,增收百万元’,这关键也在于种植蜜源林,估计这一目标将在8年后实现。”陈兴龙说,实现后,将利用老促会平台向老区群众推广。


浙江老年报 常青·银耀之江 a0014 造林养蜂 将甜蜜事业进行到底 2019-07-05 浙江老年报2019-07-0500007;10474159;浙江老年报2019-07-0500008;浙江老年报2019-07-0500006 2 2019年07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