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9版:健康

  一周年“成绩单”

  干货满满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王婷 吴玲珑

  6月28日上午,“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投入运营一周年”大型义诊活动举行。浙江医院副院长、骨科专家宋柏杉在内的临床科室40多位副高以上职称专家,为老百姓提供1000余个免费专家号。

  一大早,副院长宋柏杉的25个骨科专家号被一抢而空。83岁的孙老在老伴的陪同下前来复诊。两年前,他因为胸背部疼痛到医院检查,发现第十、十一节胸椎压缩性骨折,不得不通过手术治疗。但最近,孙老又被剧烈的胸肋部疼痛折磨,连起床翻身都成了难题。“对于老年人来说,压缩性骨折常见,有的人稍微剧烈的咳嗽也会引起骨折。”经宋柏杉团队系统药物治疗之后,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在浙江三墩院区记者看到,大量自助机、诊间结算、病区结算,艾米患教机器人、刷脸就诊等信息化手段投入使用。在门诊,多台智能自助服务终端机已全部搭载最新的人脸识别功能。浙江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费科锋介绍,通过智能自助服务终端机的人脸识别功能,患者可实现建档、挂号、支付等功能,也就是说,只要刷一刷脸,不带医保卡、身份证也能看病。

  如今,三墩院区住院病房从2018年8月初的11个科室扩充到现在24个科室,接下来还将陆续开放一期1200张全部床位,儿科病房也将在近期开放,病区的设置依然采用国内少有中心制模式。所谓的诊疗中心制模式,就是在门诊19个诊区,22个诊疗中心,开设一站式服务中心,将专科都涵盖在诊疗中心内,每个中心特有的检查也可以在中心内完成。以脑科中心为例,除了方便患者的一站式检查项目之外,脑科中心的诊疗中心制,更关键地体现在对患者疾病的综合诊疗上。在门诊,脑科中心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医生随时碰头、随时商讨,打破以往脑科疾病会诊以跨科室的传统模式。

  据了解三墩院区投入运营后,门急诊量日益攀升,截至5月底,门急诊量累计近51.2万人次,急诊科共接治超7万余名急诊患者,抢救危重病人近6000例。


浙江老年报 健康 a0009 2019-07-02 10450469 2 2019年07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