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钩沉

相约建党前后的陈独秀与李大钊

  昨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两个主要创始人陈独秀诞辰140周年与李大钊诞辰130周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段被人传颂的佳话。那么,“南陈”与“北李”是如何走到一起的?他们又如何进行党的创立工作?

  北大共事,并肩作战

  1914年11月,陈独秀鉴于对现实的悲愤,写了《爱国心与自觉心》。李大钊在其《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进行了支持回应,还特别指出“申独秀君言外之旨”。

  1917年1月13日,陈独秀被聘请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文科学长,并把《新青年》杂志搬到了北京大学。李大钊于1916年未等卒业即从日本回国,经章士钊介绍,1917年底受聘于北大。北大共事期间,陈独秀团结李大钊等一大批先进分子,进入《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组成了新文化运动阵营。据当时人回忆,在北京大学期间,陈独秀“常出入李大钊的办公室”。在陈独秀的团结号召下,李大钊不仅成为《新青年》的轮流主编,也是主要作者之一。

  1918年7月至11月,李大钊连续在《新青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三篇文章,在中国首倡马克思主义,并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正是因为《新青年》杂志和李大钊等人的宣传研究,使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开始风靡中国。

  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欺负中国的消息传到国内,1919年5月4日下午,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携手发动下,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在整个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不仅积极领导、支持和参加学生的爱国运动,而且当北洋政府逮捕32名爱国学生后,他们又努力进行营救并给予行动指导。

  他们还呼吁学界、商人、劳工等社会各阶层共同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亲日派北洋政府。6月11日,陈独秀和李大钊共同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并亲自散发传单。陈独秀在散发传单时被捕入狱,李大钊立即展开营救行动,并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场爱国运动的领导重担。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919年9月16日,经过李大钊的努力营救及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北洋军阀被迫同意陈独秀保释出狱。

  1920年初,陈独秀受邀秘密前往武汉进行演讲,因发表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的演讲而引起湖北军阀当局的驱逐。当陈独秀回到北京时,早已收到消息的京师警察厅准备再次逮捕陈独秀。李大钊为陈独秀安全考虑计,在征得其同意后,决定亲自护送陈独秀出京。

  此时,恰逢北方收账时节,于是,李大钊雇了一辆骡车,装扮为收账先生,让陈独秀坐在车内。为了避免暴露陈独秀的南方口音,沿途住宿等一切交涉皆由李大钊出面办理。也就在这辆雇来去天津的骡车上,陈独秀与李大钊“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这就是后来传为美谈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故事。

  1920年3月31日,李大钊领导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陈独秀领导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关于党的名称问题,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同意。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共产党组织于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办公室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共产党小组”。

  在各地党的组织先后成立后,国内外已经有了8个党的早期组织,共50余名党员。于是,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成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就成为必然要求。在陈独秀、李大钊的领导和关注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担任中共中央局书记,李大钊则负责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领导下,实现了与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高潮。1925年,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五卅运动获得胜利,给予英日等帝国主义以有力打击。

  星辰陨落,伟业永传

  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奉系势力进入并掌握北京,北方革命形势越来越险恶。1926年9月,中共中央写信给北方区委,多次催促他们转移至武汉。李大钊一边及时安排大批革命同志出京南下,一边则坚持留守阵地为北伐军打到北京做接应准备。李大钊坚定地表示:“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假如我走了,北京工作留给谁做?”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和“京师警察厅”率领300多名反动军警暴力闯入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将李大钊等共产党员非法逮捕。李大钊的被捕,举国震惊,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强烈抗议,陈独秀领导的中共中央立即动员各界力量开展营救行动。

  当李大钊得知北方铁路工人组织想通过劫狱营救自己后,他表示坚决反对,他说:“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而应当,且已经是党的损失……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作冒险事业……不要使革命力量再遭损失”。

  4月28日,李大钊等同志英勇就义。陈独秀对李大钊的牺牲十分悲痛,他对自己的战友是这样评价的:“守常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他的生平言行,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随着大革命的失败,陈独秀离开了党中央领导岗位,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来到重庆江津的偏僻农村,于1942年5月27日病逝。

  对于“南陈”与“北李”的丰功伟绩,当时就有人写诗颂扬道:“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1933年,中共北京地下组织为李大钊举行迁葬仪式,在公祭送葬的队伍中,有一副挽联写道:“南陈已囚,空教前贤笑后死;北李如在,哪用我辈哭先生。”

  据“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原载《学习时报》作者:祝彦 寇晓东)


浙江老年报 钩沉 a0014 相约建党前后的陈独秀与李大钊 2019-07-02 浙江老年报2019-07-0200006;10438630;浙江老年报2019-07-0200010;浙江老年报2019-07-0200011;浙江老年报2019-07-0200007 2 2019年07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