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之后,我们再也没有招到年轻人”
杭州养老院:年轻护理员去哪了
本报记者 钱慧慧
“2008年之后,我们再也没有招到年轻人”
杭州养老院:年轻护理员去哪了
眼下,正是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杭城不少养老院却在犯愁:老年人越来越多,护理员一工难求,到6月底,都还没招到对口的养老专业护理员,该怎么办?
养老院护理员缺口大,为何招不到年轻人?养老专业的学生前路如何?记者专程进行了调查。
愿做一线护理员的寥寥无几
毕业生更倾向于管理岗位
3年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首批招生43名。如今,该专业首届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选择在养老机构从事管理工作,而选择在一线做护理员的却寥寥无几。
对于浙江树人大学老年服务与管理毕业生而言,选择到一线做护理员的也是少数。21岁的黄江星算是个例外,不过,护理员这份工作只是她未来工作计划的一块跳板。
6月一毕业,黄江星选择到余姚市中医院骨伤科,做养老护理工作。“干养老护理工作,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毅力,还需要很细致。”她举例,6月初,78岁的徐奶奶住进来却极不配合治疗。徐奶奶老伴去世了,没孩子,一个人独居,邻居发现她经常坐在阳台上,觉得不对劲,就带她到医院检查,诊断发现患了老年痴呆症。徐奶奶却很抗拒治疗,坚持要回家。“这次之所以住进来,还是因为如厕时摔了一跤骨折了。住进来的时候,徐奶奶依旧很抗拒治疗,对我们医护人员有很深的敌意,甚至还会动手打人。”
“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哄着。”黄江星说,6月12日是徐奶奶的生日,特地给她准备了蛋糕,“徐奶奶那天很开心,还跟我们一起唱了生日歌。”自那天后,徐奶奶变亲切了,“她见到我,会问我吃饭了没,还会跟我聊天。”
“虽然在工作中我收获了不少知识和感动,但一些现实问题不得不让我直面未来。”她说,一线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相对较低,不过,对刚毕业的她而言,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等我在护理一线积累了经验,有了足够的能力后,我想转入管理岗位。”
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现状和需求专题调研报告》揭示了养老护理人员面临的系列问题。
报告显示,养老护理人员年龄偏大,40岁以上的从业者占比79.1%,18至29岁的从业者仅占6.5%;其次,投身养老产业的毕业生第一年流失率为40%到50%,第二年为60%到70%,第三年为80%到90%以上;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仅为6.8%。
这一点,杭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护理科科长毛喆鹏深有感触,“自2008年之后,我们就没有再招到年轻护理员了。”说到2008年,毛喆鹏打开了话匣子,“当年,有14个实习生来我们这儿实习,最后留下来的有5个。后来,又陆陆续续走了几个,只有1个转到管理岗位的坚守到现在。”他说,接下来的这些年,实习生一拨拨来,最多待了一周时间就走了,“最近,我们来了一个特殊的实习生,是10年来待的时间最久的了。”
毛喆鹏说的特殊的实习生叫小汪,今年17岁,建德市大慈岩镇人,9月份,她将去建德市技工学院学习护理专业。为提前感受即将学习的专业知识,5月初,她从建德来到杭州这家养老院实习。养老院护理员只有她一位00后,基本都是40多岁的阿姨,最年轻的都39岁了。“稀缺物。”小汪这样形容00后的自己在杭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存在。
小汪目前协助照护6位认知症老人。早上5点起床,简单洗漱后,她便开始打扫卫生,帮老人洗漱穿衣,7点开始连哄带骗喂早饭,接着陪老人做康复治疗、散步、聊天……一直要忙到傍晚6点左右。
“刚开始去,真的很不适应。”最让小汪崩溃的是,77岁的高爷爷吵着要找他老伴。“当时高爷爷情绪很激动,怎么哄都哄不好。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扮他老伴。慢慢的,他才平静下来。”小汪打趣,“扮演的身份多了,演技都精进了不少。”
在小汪看来,整天和老人打交道,自己的心情变得暮气沉沉不说,还会受到影响,“事情都堆到一起的时候,心里很躁。” 小汪说,她现在做的工作其实还算轻松的,端屎端尿还是教她的护工阿姨做。等老人睡了,她就可以休息了,但护工阿姨仍要待在老人房间,一旦有需要随时得起来照料。”说到未来,小汪说就这一段实习经历而言,她希望做护士,因为护士能接触到有朝气的孩子。
2008年之后
这家养老院没招到年轻护理员
工作脏又累
行业认可度低
杭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目前入住老人371位,平均年纪85岁,且主要以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照护工作量大。在一线工作的护理员有57名,一个护理员平均要照顾6到7位老人,这与3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员的国际公认标准差距不小。“就我们养老院而言,现在从事养老护理的平均年龄48岁。与年轻人相比,她们体力不行,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大部分是初中以下学历,有的只有小学,甚至文盲也有。”
“年轻护理员怎么这么难招。”杭州绿城颐养中心养老品牌部负责人郑琼麟很苦恼,“我们一线护理员一个年轻人都没有,最小的都40多岁了。”为何招不到年轻人?郑琼麟坦言,养老服务人员群体一直以来存在“两高两低”现象,即人员流动率高、劳动强度高;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
毛喆鹏反思,这个职业确实存在社会认知度不高、薪酬偏低、缺乏上升通道等问题,“服侍老人总免不了要忍受‘老人味’,要跟屎、尿、痰打交道,一些人心理上难以接受。”他说,学校课程安排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校企对接不够紧密,学生一直在学校,不熟悉真实工作环境,对养老行业缺乏真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