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重头戏 “三伏贴”登场
通讯员 于伟 本报记者 俞琪
三伏天马上就要到了,又到一年冬病夏治时。近日,省内不少医院“冬病夏治”已开启预约。如省中医院的中医妇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耳鼻喉科、呼吸科、风湿免疫科七大特色科室都推出了“冬病夏治”特色项目,周一至周日全天均可到门诊预约。
去年头伏第一天,到省中医院“冬病夏治”的就有1万余人次。记者从今年的特色项目中选取了部分适合老年群体的,有需要可到医院相关科室咨询、预约。
针灸科:适宜人群包括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胃肠病、虚寒性颈肩腰腿痛、虚寒性筋骨肌肉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亚健康状态人群。7月12日(头伏)开始敷贴,治疗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
呼吸科:适应症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阻肺、肺心病等;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及其引起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易感人群,包括反复感冒的患者,以及反复发作的咽炎、扁桃体炎;老年畏寒症,阳气日渐虚衰、精血亏虚的中老年人。三伏贴自7月12日起,连续3次基础贴,9次巩固贴;三伏补自6月底起,至8月中旬。
风湿免疫科:既往受风寒或外伤后,长期局部关节肌肉发凉、遇风受寒加重的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等各类风湿病都可以进行“冬病夏治”。长期怕冷,反复关节疼痛的干燥综合征等也可以进行三伏贴的治疗。每年贴敷5次(老年人建议贴3次),每7天贴敷1次,一般要求连续贴敷3年为1个疗程(即连续3年的三伏接受治疗)。今年穴位贴敷的时间是7月12后的每个周三、周五,8月20日结束。
耳鼻喉科:除治疗过敏性鼻炎外,通过药物改良,针对过敏性咽炎、喉源性咳嗽、扁桃体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反复发作的上呼吸感染都具有良好的效果。贴敷时间为7月12日至7月21日头伏;7月22日至8月10日中伏;8月11日至8月20日末伏。
\ 知道多一点 \
这些情况不宜进行三伏贴:疾病发作期,如发烧、咳嗽较多等;皮肤长有疱、疖以及局部皮肤有破损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三伏贴一般贴敷4至6小时,若贴后局部烧灼疼痛,可稍提前取下;若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贴敷后局部可能会出现水疱、皮肤瘙痒,属正常现象。如水疱较小,不必进行特别处理,最好让其自然吸收。若水疱已破,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贴敷后家中空调温度不宜太低,应在28摄氏度以上。
每次贴敷后勿剧烈运动,出汗过多会导致膏药脱落。贴敷当日不宜洗澡,宜温水擦身。
治疗期间应禁食冰棒、冷饮等生冷刺激食物,不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食物,禁食海鲜、虾等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