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免疫力
与病毒“和平相处”
本报记者 俞琪
病毒是最小的微生物,仅为一根头发丝的几万分之一。正因如此,病毒可以悄无声息地进入人体细胞,躲藏起来。当你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便乘虚而入,作威作福。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病毒,听起来邪恶又可怕。
上周日,在浙江图书馆举行的“同舟·名医大讲堂”(名医大讲堂)中,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著名病毒研究学者郭潮潭教授,带来了一场题为《你认识和了解病毒引起的疾病吗》讲座。其中分享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是,正因为病毒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想办法与病毒和平相处,甚至帮助一些病毒“改邪归正”。
“病毒在人体以外,暴露在环境中时,其实是很脆弱的。”郭潮潭说,就是因为这样,在预防病毒导致的一些疾病时,专家会告诉大家首先要通风,“把病毒从室内驱散出去,太阳一晒,就很容易消灭它。”
包括2013年爆发的“H7N9禽流感”,感染原因也正是因为环境中充斥着病毒。
“人体的病毒传播以上呼吸道为主,而禽鸟以消化道传播、肠道感染为主。”郭潮潭说,在农贸市场中,活禽产生的排泄物以及宰杀时消化道中的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人从环境中吸入病毒,就有感染的可能。
当时,根据郭潮潭教授的研究结果,提出的“关闭活禽市场是防止禽流感直接感染人的重要方法”的建议,避免了更多的人员伤亡。
而在感染“H7N9禽流感”的人群中,老年人比例较高。这就与要实现和病毒和平相处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免疫力有关。
“病毒的特性是,你身体状况各方面都好的时候,它就躲在细胞里,但只要身体出现一些问题,免疫力下降了,病毒就开始行动了。”郭潮潭说,为什么有些肿瘤病人,心态调整好了,对生活方式做出改变,病情确实得到控制,这与免疫力的提高不无关系。
如今,现代技术的发展,已经使病毒能为我们所用,成为抵抗肿瘤的“武器”。“因为病毒能进入细胞内部,所以我们通过一些方法,首先祛除病毒的毒性,再把抗肿瘤的药物放入病毒中,这样的病毒进入细胞,就能起到抗击肿瘤的效果。”郭潮潭说,目前这一技术已经运用到了抗癌药物的研发中,但要将此技术大范围地应用于人体,还需要更严谨、全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