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沉香

端午往事

  某日清晨,行走在老街上,一阵粽香从一家早餐店里飘来,将我的思绪拉回到童年。

  那时,我们农家孩子想吃鸡鸭鱼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有逢年过节,才可以小小奢侈一把。

  端午节,家家户户要裹粽子、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插艾条、挂香囊。母亲是很爱干净的人,端午这天一大清早,她就会房前屋后打扫一番,然后将石灰沿墙边撒满四周,寓意过个干干净净的端午节。接着,母亲上街买肉、蜜枣等裹粽子的材料,当然少不了准备“五黄”,也不忘捎回长长的艾条,插在自家门上。父亲还会用笔在我和弟弟的额头上写个“王”字。

  午饭后,母亲开始裹粽子,父亲则在一边做帮手。一张张粽叶来到母亲的巧手里,铺上一层糯米,中间放上肉和蜜枣,或者肉骨头和蚕豆,再铺上糯米,然后再裹上粽叶,用事先准备好的五色线扎紧,一个个灵巧的粽子就好了。母亲还会特地为我们兄弟俩做几对连线的小粽子。

  粽子一熟,我们迫不及待将连线的小粽子从锅里捞出放凉,然后挂在脖子上,欢蹦乱跳地去村边与其他孩子比较。母亲裹的粽子小巧玲珑,香气四溢,一直是我们拿来炫耀的资本。

  享受了粽子的美味,我们还有一个小游戏,用一条条从粽子身上解下来的五色线结成长长的绳索,一端挂上一块石头,扑通一声甩到池塘里,一手抓着另一端慢慢往回拉,常常会拉上一些粽叶和五色线。拉上来的线可以圈成球,谁拉得多,圈的球越大,谁就有资格做孩子们的“老大”。如今,村里的池塘都已不复存在,这种游戏也早就销声匿迹了。   章文忠(兰溪读者)

  端午往事


浙江老年报 沉香 a0014 端午往事 2019-05-28 10201774 2 2019年05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