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9版:颐养

文章导航

你不懂他伤悲

重压之下的
失智者家庭

  你不懂他伤悲

  重压之下的

  失智者家庭

  本报记者 曹漫

  “我现在不敢生病,怕自己病倒了,不能好好照顾老伴,给两个女儿增加负担。”87岁的李成松一声叹息。

  为照顾失智老伴

  没睡过一场好觉

  退休前,李成松和老伴是杭州某大学的教师。一路走来,日子还算和美。变化发生在2014年,老伴偶尔会忘记带钥匙,买菜后忘了拿菜回家,情绪也变得焦虑。

  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李成松领着老伴去医院,医生说她有认知障碍症。老伴突发脑溢血后,肢体需要康复,再加上原有的认知障碍症,两个女儿四处跑养老院,最后把他们送往临平的一家养老院,进行康复和护理。

  2016年6月,老伴被医院确诊为失智症。渐渐地,她的失智症状越来越严重,晚上常常起来找东西,怀疑被别人拿走了,还跑到走廊和阳台上晃荡。“她一有动静,我就得跟着起来,看着她。我的睡眠支离破碎,还出现了神经衰弱。”李成松说。

  看到父亲睡不好吃不香,母亲每况愈下,女儿想给他们请个保姆。但他们住的养老机构房间是一室一厅,保姆没地方住。当时,这家养老机构的2至4楼是护理院,李成松也尝试着把老伴放到护理院,自己单独住。但他很快发现,这样要承担的费用比以前多出不少,而且服务也不太满意。“毕竟隔着几层楼,照顾也不方便,老伴出现什么情况,护工通知我才知道,不太放心。”

  期盼一对一专业照护

  思前想后,两个女儿建议父母搬回家,并给他们找个住家保姆。

  在李成松看来,保姆的餐食和卫生,跟养老院没法比。最重要的是,保姆并不懂失智症病人的所急所需。“老伴对陌生人服务比较抗拒,像个人清洁方面的事情,她不太肯让保姆做,而这大多要靠我和女儿。”李成松说。

  从繁琐的家务中脱身出来,李成松尽量把老伴的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听歌、读报、做数独等,带着老伴去买东西,参与社会活动。“虽然,她对这些不太有反应,可我仍旧坚持,为的就是让她的病情发展得慢一点。”

  为了照顾母亲,李成松的大女儿提早处于半退休的状态,小女儿也不时来家里帮忙。

  近四五年,李成松没出游过,整天围着老伴转。“我总是担心,保姆辞职了怎么办;女儿忙不过来,找谁帮忙;我要是病了,谁来照料……”精神一直处于重压之下的李成松觉得,最理想的状态是找到一个专业护理保姆,老伴得到一对一的专业照护。可他知道,现阶段,这其实很难。


浙江老年报 颐养 a0009 重压之下的
失智者家庭
2019-05-24 浙江老年报2019-05-2400012;浙江老年报2019-05-2400013;浙江老年报2019-05-2400014;浙江老年报2019-05-2400009;10182846;浙江老年报2019-05-2400010;浙江老年报2019-05-2400011 2 2019年05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