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焦点

从“阿拉上海人”到“我们‘长三角人’”

  从“阿拉上海人”到“我们‘长三角人’”

  本报记者 张伟群

  从嘉兴的养老院回上海,老华不怎么坐班车,而是选择火车出行。他说,养老院附近有11路公交车到嘉兴火车站,再坐1个小时的火车就到上海南,方便得很,价格也便宜。

  长三角一体化不仅仅是交通和医疗。5月22日举行的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发布了多项成果,包括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地铁“一码通行”、“消费满意长三角”等等。

  长三角一体化的未来将包括基础设施互通互联、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市场开放合作创新等全方位、高层次的深度融合。

  搭上这辆快车,三省一市的老人们将会在长三角范围内无障碍出游、养老、购物,享受同等的生活服务。到那时,也许我们应该叫自己“长三角人”。

  明年长三角

  老年人达4600万

  2018年5月举行的首届“长三角民政论坛”公布过一组数据,到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将达到4600万人,占总常住人口的21%;2035年预计为750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3%。有专家认为,面对共同的人口老龄化压力,长三角要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应对。

  同时,从老年人口的流动需要来看,长三角养老服务业合作发展有助于更好地满足老年人跨省市异地养老的需求。包括老人随儿女迁移流动而进行异地养老,以及老人根据价格、环境等因素选择异地养老。

  再者,从企业跨区域投资经营的需要来看,长三角养老服务业合作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健康发展。企业已先行探索实践各种不同的商业模式,政府也在迅速跟进。

  在这次论坛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民政部门决定联手推进“一体化战略下长三角区域的社会养老服务业”,实现高品质养老服务的共享发展。

  一年来,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正在有序推进,今后长三角地区有望建立养老服务优质诚信品牌互认和推介机制,建立养老机构行政处罚和失信行为的定期通报机制。

  一网通办

  在家挂上海医院专家号

  一码通行

刷掉心理距离

  67岁的杭州人周傅林经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每到一个城市就喜欢坐当地的公交车和地铁。他在新闻上看到,长三角一些重要城市开始使用“一码通行”,在不同城市坐地铁,扫同一个二维码就可以通行。

  “一码通行”就是长三角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扫码便捷出行互通,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成果。上周,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7城宣布地铁“一码通行”。这些城市的居民在7城之间穿梭,只需要打开自己所在城市的地铁App扫码过闸。

  有人说,不用再下载一个新的App,数千万长三角人被“节约”掉的这个小小动作,不仅是通过技术克服了7地闸机硬件的差异,也在某种程度上跨越了长三角各地居民的心理距离。

  可以预见,长三角地铁“通票”不只局限于目前的7个城市,未来会有更多城市加入“朋友圈”。对于拥有密集高速公路和高铁网络的长三角,这意味着交通一体化已经从高铁、公路等“主动脉”延续到城市内部的“毛细血管”。

  在谭绍芬夫妇、洪女士和老华居住的那家嘉兴养老院,以前自然形成的“上海人”“浙江人”的分隔感在慢慢消失。城市间的“无感”体验,让这里的老人们也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长三角人”。

  支付宝上的“一网通办”办事页面。


浙江老年报 焦点 a0003 从“阿拉上海人”到“我们‘长三角人’” 2019-05-24 浙江老年报2019-05-2400005;浙江老年报2019-05-2400006;浙江老年报2019-05-2400007;浙江老年报2019-05-2400012;10180091;浙江老年报2019-05-2400009;浙江老年报2019-05-2400010;浙江老年报2019-05-2400013;浙江老年报2019-05-2400014 2 2019年05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