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1800多万居民
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本报讯(记者 俞琪 通讯员 吴燕萍 陈娜)晚上11时左右,杭州西湖区古荡街道莲花社区付丹丹医师接到一位老年居民的电话。老人突然拉肚子,情急之下求助家庭医生,询问是马上去医院,还是熬一熬。“如果次数较多,可能会有脱水风险,建议马上去医院。”付丹丹说。
付丹丹所在的家庭医生团队有2名医生、2名护士,2019年的签约居民人数在1800人左右。为更好地提供服务,他们的手机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即便休假在外,都时刻保持畅通。
今年5月19日是第9个“世界家庭医生日”。当天,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与杭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举行主题宣传活动。
在一些国家,家庭医生是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有健康问题首先找的是家庭医生,要到大医院看病也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因为家庭医生全方位了解签约患者的健康状况、家庭状况、工作生活状况,能够相应地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等综合、连续的健康服务。
自2015年6月,我省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来,全省1.9万名基层全科医生和护士、公卫医师一起,组成1.3万支家庭医生团队,为1800多万签约居民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不过,人们对家庭医生的认识也有一些误区。记者询问了几位家庭医生,在他们的实际工作中,常有患者认为家庭医生只为老年居民服务,也有人认为一个家庭签约一人就够了。
“有位居民家里孩子病了,一直挂不到专家号,后来找到我们,帮他挂到了号。他原本以为家庭医生是为老年人服务的,所以没签约,这次之后马上签了。”付丹丹说。此外,每位家庭成员应分别签约家庭医生,建立自己的个人健康档案,在后续服务中才能更精准、高效。
除基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在我省,家庭医生还能为签约居民,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开展上门居家护理服务、建立家庭病床等。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会开展不同的特色服务,如西湖区文新街道,为签约居民提供1年4次的免费快速血糖检测、1年1次的常规心电图检查、1年1次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等。
接下来,我省将继续细化签约服务内容,对不同人群实行分类管理、精准服务;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出诊、家庭病床、远程健康监测等特色服务;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之间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让签约医生掌握更多医疗服务资源;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等,提高签约居民就诊感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