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名中医曹毅的对抗过敏“三件宝”
流水账 纳入法 善洗护
省级名中医曹毅的对抗过敏“三件宝”
流水账 纳入法 善洗护
本报记者 徐小翔
杭州邮电路,两边成排胡桐树,这几天飞絮满天,过路的行人大多捂着嘴,屏住呼吸。第七批浙江省级名中医曹毅的办公室就正对着这条路,即使这样的大风天气,他依旧习惯开一扇窗,敞着大门,让“弄堂风”肆意穿梭。
“不怕胡桐絮飞进来?”记者问。“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人是要主动去适应环境的。”曹毅倒也不是刻意为之,他说,如果门窗紧闭,捂得严实,自己还真不适应。
流水账里“揪”出过敏原
曹毅说话很“耐”,语速缓慢,是个很好的倾听者,这是问诊多年养成的习惯。他说,自己很理解患者的痛苦,虽不是什么“硬病”,却也会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他讲的是什么病呢?过敏!
春季是过敏高发季,这段时间到门诊看特应性皮炎的患者特别多,有的甚至因为瘙痒、丘疹,挠破皮肤,出现渗出和糜烂。这还没完,症状虽然一段时间会缓解,但是间隔两到三周又会复发,每次复发要持续半个月,苦不堪言。
“这些患者全年有1/3的时间都在痒,你说痛不痛苦?”曹毅说,特应性皮炎一般来说儿童多发,而且伴随他们的青少年期。这些孩子尤其活泼亢奋,屁股上像抹了油一样坐不住。治病的原则是,急性期清心火,慢性期健脾胃。
治过敏,首先找到过敏原很重要。曹毅聊起一位宁波奉化的病人。年龄在40岁左右,长期过敏导致荨麻疹,做了一系列过敏原测试却一直找不到原因。曹毅便让他记“流水账”,从一起床记天气开始,然后按时间顺序记下吃过哪些东西,到过哪里,一一记下。
一天,患者突然打电话给曹毅:“我是吃桃子过敏的,吃了三四十年的桃子,怎么现在过敏了?”曹毅行医多年,也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他说,这就佐证了回顾病史对过敏患者的重要性,而这一点只有患者自己才能做到。
学会“纳入法”找回能吃的
现实环境中,诱发过敏的致敏原不计其数,常见的比如螨、尘土、真菌、烟雾、花粉,还有鱼、虾、蟹等海产品。即使是医院的过敏原测试,也只涵盖了四大类20余项,沧海一粟。
过敏的人最头痛的是吃什么的问题?很多人最后什么都不敢吃,营养摄入不足,免疫力下降。每年6月份,省中医院都要办特应性皮炎患者俱乐部活动,很多患者和家属也会交流自己的心得。曹毅说,比如,一段时间病情管理得特别好时,就可以关注下是哪些食物吃对了,可以少量尝试,然后逐步把它纳入餐盘。这样一来,能吃的东西就会逐渐多起来,整个人的状态也会越来越好。
洗护管理比治疗要重要
事实上,对于特应性皮炎来说,最新的指南是将洗护管理放在首位的。
“医生只能在急性期为患者采取措施控制病情,接下来需要医生和患者还有患者家属一起努力。”曹毅说,这类过敏患者不能频繁洗澡,洗澡时还要控制水温,不能太热。最好在洗完澡后3分钟内,用足够的润肤剂涂抹,做好保湿,让皮肤温润起来。有条件的患者,一周要用掉一瓶润肤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完善皮肤的屏障功能,让它不干燥,改变皮肤锁水差的现状。
平时尽量要穿柔软透气的衣物,对皮肤没有刺激。特应性皮炎往往与过敏性鼻炎、哮喘相互参合,西医来讲就是变态反应,归根到底都是过敏导致的。因此,管控好致敏因素,改善个人体质,适应环境是根本。
曹毅不吃生冷的东西,天热了尽量用电扇,不急着开空调,“夏季是一年中难得能消耗能量,让体重降下去的时节,该出汗就要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