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无法相见 韶华之念存心间
本报讯 (记者 罗瑞斌 通讯员 高丕忠) 不久前,在杭州西湖边华侨饭店,原空军技术学院制导雷达专业的180位校友们,举办了一场回忆青春的同学会。这是他们第7次举办同学会,也是最后一次举办了。“我们年纪都大了,此次参加同学会的老伙伴平均年龄为80岁。年纪最大的一位是86岁,是我们的老师。大家来自天南地北,相聚一次着实不容易。”同学会发起人严根松说,也许这次相见之后,有些人可能再也不能相逢了。
今年81岁的严根松,是地地道道的杭州人,但是他的普通话却有着几分“中原”味道。严根松说,这和他早年的学习、工作的经历有关,这次相聚所纪念的就是那段芳华岁月。
“20岁那年,我很幸运被选中进入位于西安的原空军技术学院学习。当时我们专业有两个班,一个是304班,一个是306班,是按高中时期学的是俄语还是英语划分的。”严根松说,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周末出学校,必须要结对而行,不能单独行动,晚上6时半之前必须要回学校。
因为在学院学习的内容与导弹研制等领域有关,学生们被要求严格保密所学内容,不得外泄。
1965年毕业后,严根松等人被分配到国内某地空导弹营工作,从事导弹修理等工作。“那时候,在部队的生活比较艰苦,在互相打气下,大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严根松说,正因为大家的交情是从求学阶段的同学情变为工作时期的同事情,让这些伙伴们在以后的岁月里,也没有因为分开的距离而产生疏远。
这次同学会,严根松和其他几位组织者特地制作了一本通讯录,将老同学们的地址、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一一登记在册。“以后即使不能见面了,想念时,可以打个电话,联络一下。”严根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