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启动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申报
浙江今年要建“未来社区”20个左右
本报记者 罗瑞斌 整理
近日,省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也标志着浙江已着手开展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申报工作,我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将全面启动。到2019年底,我省将培育建设省级试点未来社区20个左右。
对于很多人而言,“未来社区”还有一定的距离感。放眼全球,已有不少的“未来社区”。以加拿大为例,他们在打造Quayside未来社区,建设更智能、绿色、包容的城市。此外,欧洲BLOCK模式、新加坡COMPLEX模式、日本共享住宅,也都能看到未来社区的影子。
在中国,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居民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也与日俱增。但是,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新旧社区发展参差不齐,加上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出现,对新型城镇化提出严峻考验。
建设未来社区,就是要寻找一条“新路”。在国内,浙江是首个要提出建设“未来社区”的省份。其实,关于“未来社区”这项工作的部署,浙江早已开始谋划。2018年12月,浙江省发改委牵头就未来社区建设展开问卷调查,共收回3万余份有效问卷。
问卷结果显示,民意比较集中的主要在这些方面;重房地产轻人文,邻里关系淡漠,缺少文化交流载体平台;托幼难、入幼难,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覆盖人群少;社区医疗“看得起”但“看不好”,养老设施与服务缺失,健康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停车难、公共交通出行不便,物流配送服务不完善等。
而这些民生问题,都在浙江未来社区的打造方案中有了解决办法。
“未来社区”与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社区有什么不同呢?
“未来社区是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省未来社区课题组牵头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乡建设处处长柴贤龙说。
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将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试点方案指出,未来社区建设试点要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特征,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其中《方案》内提到,浙江未来社区建设将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九大场景,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柴贤龙看来,未来社区应该是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活共同体和心灵之家,人文价值塑造应该被放在首位,并力争把每个未来社区孪生出一个5A级“城市文化公园”,突出人文多样性、包容性和差异性。
据了解,未来社区建设统筹考虑不同城市、不同政策路径、不同类型环境和不同体量范围等因素,将优先考虑公共交通便捷、地上地下空间高强度复合开发的区块开展试点。据悉,目前各地正在积极筹备申报试点,申报时间截至5月10日。
什么样的社区可以申报?据介绍,统筹考虑大中小城市、不同城市区域、不同政策路径、不同类型环境和不同体量范围等因素,老旧小区和新建社区均可申报。
根据省发改委有关通知,申报未来社区的区块,原则上以50至100公顷为规划单元,试点实施单元不低于20公顷;试点项目分为改造更新和规划新建两大类型,以改造更新类为主。改造更新类以20世纪70至90年代老旧小区为主体,鼓励采取全拆重建和插花式改修建等方式,综合政策处理难度小、居民意愿高、改造需求强等因素选择试点。规划新建类依托省重大发展平台,高铁、轨道交通站点,人口集聚潜力大等要求选择试点。
“三年成品牌”是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的总要求,浙江省未来社区的推进工作将分三步进行。根据试点工作安排,到2019年底,我省将培育建设省级试点未来社区20个左右,选择杭州等地先行建设未来社区规划展示馆,同步开通未来社区数字展示馆;到2021年底,培育建设省级试点100个左右,建立未来社区建设运营的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涌现一批未来社区典型案例;2022年开始,全面复制推广,裂变效应显现,夯实未来城市发展基础,有力支撑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换言之,2022年开始,在你我的身边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未来社区。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抓紧推进2019年未来社区建设试点重点工作,组建省未来社区研究中心和省未来社区产业联盟,推动举办国际未来人居大会等活动,组织省级有关部门加快出台支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政策意见,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加强未来社区规划建设信息开放共享,积极鼓励社会公众共谋、共商、共建未来社区。
“未来社区”建设 分三步推进工作
公共交通便捷 优先考虑试点
老旧小区和新建社区均可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