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用的尺 解除尴尬的裤子
这些奇怪装备是绍兴一群护士的暖心发明
见习记者 杨叶梅
打针用的尺 解除尴尬的裤子
这些奇怪装备是绍兴一群护士的暖心发明
见习记者 杨叶梅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话虽简单,要做到却不易。
绍兴市中心医院的护士们,就从日常工作中得到灵感,发明了一系列有助于病人康复的暖心设计。多功能移动输液架、胰岛素腹部轮换卡、可以安放引流袋的裤子等,不仅解决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保障了病人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工具不顺手就自己设计
护士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些现有的医疗工具和临床需求不太匹配,而医疗设备的改进需要大量时间和费用,因此大家决定开动脑筋,自力更生。比如内分泌科护士长王红芳设计的胰岛素腹部轮换卡。
“糖尿病人用这个‘度量尺’,只要把圆心对准肚脐眼,每天按上面的日期轮流换位置打针,就不会重复。”王红芳说,以前是靠肉眼判断注射点。如果不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时间久了容易造成腹部组织增生、皮肤红肿甚至溃烂,尤其是长期需要打针的糖尿病人。
为方便患者使用,王红芳还在指针处编排了一组注射操作顺序口诀。设计这张卡片就换了四五个版本,用的材料太厚或是直尺部分转动不灵活都不行,前后花了半个月,目前已经可以批量生产。
帮患者解除尴尬
在绍兴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的病房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病人需手提一只外挂的尿袋行走。在外人看来或许再寻常不过,但病人们却因为这个“包袱”尴尬不安。
一次,一位60多岁的病人到医院换尿管时,护士发现他的尿袋不见了,检查创口时,病人才脱下外裤,将绑在大腿上的尿袋递给护士。原来,他怕别人看见,于是想出这个办法。而此时,病人大腿已被勒出红印,血流受到影响。
泌尿外科护士长诸晓玲说,病人手提尿袋时也容易提得太高,造成倒灌和二次感染。如何“摘除”尿袋,诸晓玲和蔡海燕等护士画图纸、做设计,几次改良,“一种可以安放引流袋的裤子”终于设计成功。裤腿上缝制口袋,口袋上方开设与裤腿内部相连通的开口,并缝有袋盖。病人穿上这种裤子,可以将尿袋安放在侧面的口袋里,几乎看不出异样。这条裤子,诸晓玲说它有3个好处:避免感染、解放双手、保护患者隐私。
13项设计获专利
每个专利都是护理工作者细心和爱心的结晶。2016年以来,绍兴市中心医院已有15个项目申请使用新型专利,其中13项已获国家专利,2项专利已上报并正在等待审查,11项专利已在护理临床工作中使用。
“这些设计帮助解决了平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护士们很有成就感,更加热爱这份工作。”绍兴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陈金芳说。
目前,陈金芳设计的多功能移动输液架正在申报专利中。儿科的输液架原本都是固定的,小孩子好动,家长经常需要手提着注射袋跟着四处走动,经设计改造后的输液架首先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还拥有基本的呼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