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幼竹:用爱心丈量世界
本报记者 汤婕 通讯员 张毓
裘幼竹:用爱心丈量世界
本报记者 汤婕
通讯员 张毓
头戴墨镜,风尘仆仆是裘幼竹的“标配”,似乎时刻准备着出发。裘幼竹说,她的名字是外婆取的,外婆希望她做人如竹木一样正直,生活像竹子一般节节高。
同大多数人一样,裘幼竹年轻时就热爱旅游,这个爱好一直保持到现在。“1985年,我第一次踏出国门,由于从事外贸工作,平均一年能出国一次。”裘幼竹说,她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国家,足迹遍布了大半个地球。
“老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书本我认识到了一部分的世界;而真正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让我对书上的描写又有了更深刻的见解。”旅行多年,裘幼竹感悟良多,但旅行对她的意义不仅是在异国他乡走一遭,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她更喜欢去当地的孤儿院走一走,看一看。
“再大的年纪都需要成长。”这句话,裘幼竹一直都挂在嘴边。2017年,她和一些志愿者前往泰国湄索的一家学校做慈善,飞机从杭州直飞曼谷,隔天前往湄索。到达学校后,裘幼竹被眼前的艰苦条件震惊,尽管带去了一些书籍、文具和小礼物,但她还觉得自己带少了。
到达泰国第3天,裘幼竹开始和年轻的志愿者们一起义务劳动,搬砖砌墙、粉刷教室墙面、修缮地面等,“吃的是大锅饭、睡的都是地铺,但内心很富足。”裘幼竹告诉记者,她们的食物和饮水都是自行携带,确保不会给校方产生负担。
砌墙是门技术兼体力活,年轻人很拼也很肯干,“有不少蹲着干了半天活,脚麻得都站不起来。”在裘幼竹以往的印象里,90后多是娇生惯养的“花苗”,但这次经历,让她对90后彻底改变看法,很高兴看到国家的未来有这样一群接班人。
“在我去这个以孤儿为主的学校前,以为看到的会是另一番景象,但事实上,我彻底被孩子们的笑容所感染。他们身上没有痛苦难过,只有勇气、希望和快乐。”裘幼竹说,与其说是帮助别人,还不如说是被感动。
不仅是泰国,在新加坡孤儿院,裘幼竹还给孩子们带去了许多大米、水果和必需品,“孩子们很高兴地围过来,但并没有理所当然地享受这些礼物,相反帮助我们一起搬运物品,粉刷墙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裘幼竹本想安慰这些命运坎坷的孩子,却发现再多言语都只是徒劳,和他们在一起反而自己收获了更多快乐。
“达者兼济天下”,裘幼竹一直把孟子的这句话当成座右铭。她说,未来要跑遍东南亚的更多角落,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孤儿院的孩子们能通过外界的帮助,拥有更阳光和健全的人格、拥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