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一声《老师·好》
愿你走出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本报记者 汤婕
浅浅一声《老师·好》
愿你走出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本报记者 汤婕
我们总是在大浪淘沙中缅怀过往,有多少人把年少悸动留在了高中?若青春重来一次,我们是否还会遇见那群热血少年和那位三尺讲台上的老师。后来,时间真的验证了一句话:你从我青春走过,我用一生来怀念。
《老师·好》是一部少有的以“老师”为视角展开的故事,讲述了老师苗宛秋(于谦 饰)与学生们“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现了上世纪80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情感。电影始终有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好看而不落俗,走心而有力量。电影中,于谦饰演的老师苗宛秋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着朴素的白衬衫,手腕上戴着手表,一身复古装扮完整还原了那个年代人民教师的形象。性格上,苗宛秋在课堂上正言厉色,私下却满是慈祥和蔼。人物丰富细腻的情感在于谦的演绎之下流淌出极度煽情的力量,不少网友直呼,谦大爷完全是“被相声耽误的影帝”。
还原80年代的校园真实感
在以往的青春片中,常被观众们“吐槽”的一点就是“细节穿帮”。比方说,明明表现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故事,主人公却用着90年代才出现的商品。这些细枝末节却关乎基本的历史事实,不仅碍于观众的情感投入,也侧面体现了制片方的不走心。
记者赶上过《老师·好》的点映会,结束时,不少观众的共鸣是:很真实!或多或少找到自己老师曾经的影子。还有军挎包、录音机、彩色电视机、雪糕、北冰洋汽水等,具有80年代特色的老物件都被逐一复刻。
除了舞美道具的细心斟酌,剧组对于时代气息的把握同样精准。比如,影片中关婷婷选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作为班级健美操的背景乐,这首歌在1982年由中国台湾歌手高凌风翻唱,1987年被费翔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后火了。如此推敲,该首歌曲的出现也完全符合剧中人物所处的年代。
再说回苗宛秋,那个时代典型的男教师。他刻板,禁止学生烫发、化妆、涂指甲;他教条,没收武侠小说,擅自取消体育课;他唯成绩论,把好位置、好荣誉、甚至班长的头衔都给自己偏爱的学生。他并不完美,却有血有肉有虚荣心,更能激起观众对自己老师的回忆。
影片虽有感情线穿插其中,但并未放大爱情层面,而是紧紧围绕师生们的日常琐事展开,其他人物的影子也都能在我们周围找到“典型”:桀骜不驯的洛小乙、人如其名的安静、时尚前卫的关婷婷、大智若愚的“脑袋”、舞痴兄弟蒋文明和郭建设、爱八卦的海燕……似乎每个人的班级都能找出这样的“代表人物”,而苗宛秋也是万千基层教师的一个“缩影”。
影片值得回味的二三事
除了苗宛秋和学生们的师生情谊,最为出彩的部分就是电影结尾。首先,导演使用了开放性的AB剧来表现。何为AB剧?将一个故事在某个部分节点分为两个平行线,从而表达影片思想的手段。事实上,A桥段是在好学生安静出车祸后,苗宛秋因愧疚离开学校,这是一张没有老师和安静的毕业照;B桥段是一切如常,苗宛秋和安静都在毕业照中,安静没出车祸,这样处理从侧面解释了老师的出走,也让回忆上升层次。
其次,苗宛秋谐音“苗晚秋”,晚秋之苗,已经错过最好的时光,这也暗合了苗宛秋遗憾的过去,成绩优异却无缘北大。映衬影片开头的经典独白:我不是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
其三,自行车和手工编织蝴蝶是影片两条关键线索。自行车象征维系师生间的情感纽带,而蝴蝶暗指安静,美丽却脆弱,是所有人物里的最大遗憾。
旧黑板,红砖墙,青春可追忆却不可回。一部《老师·好》,道一声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