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校路格搭坝的回忆
柴校路格搭坝的回忆
我从出生直到奔七的路上,几乎都在这里度过,对杭州这条普通的街道满怀感情。相隔近30年,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次老邻居聚会,点燃了我回忆的思绪,那巷、那桥、那门口的往事,又一次重现在眼前。
民国时,这里经营柴炭生意的“柴炭行”林立,有“顾长兴柴行”、“钱泰记柴行”等。盛时木材达10万立方米,柴炭多达数千吨,一向有“金江干”之称。当时柴炭联营创办了“江干柴炭业小学”,故把这条路定名为柴校路。
柴校路西面是贴沙河,河水清澈见底。每天,天才放亮,河边就热闹起来了,洗菜、洗衣服的络绎不绝,欢声笑语盈满小河。解放前,烧菜煮饭都依靠柴炭作为燃料,“南柴、北米、东菜、西水”是杭州基本供应来源地,贴沙河与中河承载了“南柴”运输的主要通道。
柴校路格搭坝(该区域)坐北朝南的木结构二层楼3间,坐西朝东12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我们居然能在阿强妈二楼看钱江潮。可见当时环境的荒凉,江面的宽阔。泥墙、篱笆墙的平房触目可及,一排排、一堵堵,搭满了简易的棚屋,墙外的桃花开了谢,谢了开,阿狗家的肥猪卖了养,养了卖,各家散养的鸡鸭孵了杀,杀了孵。邻里之间泥墙虽厚重,人情却浓得化不开。谁家有什么事,只消隔着泥墙喊一声,另一家推开柴扉就跟着忙活起来。
我们小伢儿最喜欢在四通八达的邻里之间,抓强盗、躲猫猫。渴了,捧一口河水润润嘴;馋了,缠着母亲要1分钱,迅速跑到翁师母家买糖水青梅、甘草梅片等等;饿了,一碗冷饭一撮梅干菜,狼吞虎咽。
酷暑盛夏傍晚的柴校路是裸露无遗的,夕阳西下,地面滚烫,大家去水井吊来一桶桶冰凉的水,冲刷道路,冲凉桌儿板凳,以家庭为单位一边吃着晚饭,一边绘声绘色地交流着当今的见闻和远古的传说,尽享天伦之乐。
光阴,在水泥钢筋的丛林间流转着,故事随着零零星星的怀旧,娓娓道来。“咔嚓”定格好一张集体照,以邻为伴、以邻为傲,所有的相聚都是久别重逢,但愿大家活得简单、身体健康。
胡新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