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发现聚集

文章导航

5G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医治

记者昨体验全新急救医疗模式

  5G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医治

  记者昨体验全新急救医疗模式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方序 朱俊俊 童小仙

  5G真的来了!它,到底能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就医体验?

  昨天上午,在浙大二院滨江院区5G远程急救指挥中心,全国首个高速率、低时延的5G远程急救平台正快速运行着,一场模拟急救演练正进行中。记者跟随体验5G技术支撑下的全新急救医疗模式。

  远程机械臂操纵B超探头 患者第一时间接受诊疗

  当天上午9时,一位年轻的男子因摔伤腹痛躺在杭州西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此时,直线距离3公里以外的浙大二院专家们正通过指挥平台的屏幕密切关注着。

  “按照以往情形,我们只能等到救护车将患者转运到急诊室才能展开救治,现在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并且及时开展救治。”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强博士正通过指挥中心一台远程超声设备给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他通过操纵杆控制机械臂带动在西兴的B超探头进行远程操作,其探头与李强手中的操作完全同步,患者的图像、超声画面快速传递到指挥中心的屏幕。

  此时,李强发现患者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怀疑脾破裂,可能需要手术,立即安排救护车转运患者。急诊医学科主任张茂告诉记者,以往,他们也曾尝试采用远程B超技术,但由于4G网络时延较长、不稳定等因素,一直未能真正运用起来。如今,借助5G网络,原先医生不愿意、患者不买账的远程B超将很快得以运用,将对危重病人的就诊起到关键作用。

  记者尝试用操纵杆控制远程机械臂,同时通过视频画面观看,几乎没有时延。“从时延性上来说,5G的时延时间大大降低,在10毫秒之内,是4G的1/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内首台5G救护车 开辟绿色通道

  此时,国内第一台5G救护车已经到达西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被安全运送上车。记者观察到,这台5G救护车比一般救护车要大不少,更像是一辆房车。站在车体里面相当宽敞,1.8米身高的男性在里面也根本不用弯腰,车厢里两侧可以分别站4个成年人。

  同时,指挥中心里,浙二专家正通过VR眼镜,360°全景无死角地实时观察救护车内患者的状况,并可及时建议车上的医护人员采取干预措施。“这就相当于我本人站在车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患者的脸部表情,事实上,这对急救来说是很关键的。”张茂说。

  “现在病人情况怎么样?”指挥中心专家问。5G救护车随车医生回答:“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压:105/55mmHg,心率106次/分,氧饱和度96%,复查床边超声病人腹腔内出血没有明显增加。”由于患者出血量比较多,医院急救团队判断患者到达医院后需要特殊止血药品和血制品输注。

  无人机空中驰援

  飞行3公里只用了5分钟

  与相关部门联系并得到允许后,搭载5G通信模块的迅蚁RA3医疗配送无人机,立即从浙江省血液中心起飞将特殊急救用品配送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航路飞行过程在指挥中心的屏幕上全程直播。约5分钟后,这架无人机已经顺利降落在了院内无人枢纽站上。护士通过手机扫码顺利取出了急救物资,赶往急救中心。

  事实上,无人机飞行过程全程由无人机的机载计算机控制,无需人员干预。目前,此款无人机能运载6公斤以下的物品,最大速度可达到16米/秒。记者算了一笔账,从省血液中心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从路面通行大概3.3公里,平峰期开车需要18分钟左右,用无人机运输,可以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急救时间。

  此外,按照它目前的运载能力,完全可以承担一系列急救物资运送需求。“这样一来,无人机就可以在救护车到达前,将医疗物资送至事发地,运用于急救。”张茂表示,今后,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机还能配送血液、化验样本、急救设备(如AED),打通医疗急救的立体化空中通道。

  各个环节紧紧相扣,此时,5G救护车已经到达急诊中心门口。病人即刻转至手术室进行抢救。

  据了解,目前,西兴卫生服务中心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的路线上已经搭起了5G基站,迅蚁RA3无人机可以利用稳定的5G网络在这条线路上实现飞行。浙江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5月底,杭州滨江区将实现5G全覆盖,今年年底,全杭州都将实现覆盖5G。


浙江老年报 发现聚集 a0002 5G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医治 2019-04-09 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05;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08;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09;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13;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14;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16;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17;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06 2 2019年04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