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食品走上餐桌
未来是否会成为主流
基因编辑食品走上餐桌
未来是否会成为主流
基因编辑技术可施展的空间正在迅速拓展。据悉,基因编辑食品有望在今年夏天走上日本人的餐桌。而就在不久前,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Calyxt公司宣布,其基因编辑大豆油3月1日在美国上市销售。
“基因组编辑食物是否会势如破竹,这不只是科技应用单一因素决定的。”日前,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表示,一万年以来,人类的食品中的可食用植物经过了选择性培育,选择方向非常明确,第一是提高营养成分含量,第二是降低原来的毒性,很多野生植物已经充分驯化,成为了我们餐桌的上的主要食物。
但是,仍有很多植物没有实现完全无毒。比如,食用花生导致的过敏,仍然占据人类食品过敏死亡的90%;菠菜、可可等草酸含量仍较高,增加人体肾结石的风险;扁豆、山药的茄碱含量不少,必须长时间加热才能安全食用等。“这些都是基因组编辑大展身手的素材,可迅速驯化食用动植物,让食品更加富有营养和更加安全。”姜韬说。
基因编辑大豆油已在美销售
美国Calyxt公司宣布,其基因编辑大豆油3月1日在美国上市销售。与普通豆油相比,这款Calyno高油酸大豆油含有高达80%的油酸,20%的饱和脂肪酸,且不含反式脂肪酸。
鉴于该豆油来自基因编辑技术,没有引入外源基因,因此在美国不纳入转基因食谱监管与标识范畴。Calyxt公司专注于使用植物基因编辑技术,此前,该公司还开发了高纤维的小麦和双低油菜。
Calyxt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是原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植物科学家Dan Voytas,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使土豆耐冷藏,并可减少烹饪时产生的致癌物质。运用的技术原理就是通过降低土豆中天门冬酰胺和单糖的含量,减少高温烹饪时产生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基因编辑或使辣味西红柿成现实
来自巴西和爱尔兰的科学家最近表示,有辣味的西红柿不再是天方夜谭。
辣椒属于茄科,和西红柿本来同根同源,他们是在1900万年前“分手”的,刚完成的基因组测序发现,西红柿中本来就有辣椒素生物合成的基因,只是西红柿在向水果的演化过程中“抛弃”了这条途径。
巴西维索萨联邦大学(University of Vicosa)一位植物学家在权威学术期刊《植物科学趋势》最新发表的文章认为,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重新挖掘这条途径就成为了可能。辣椒不容易种植且是劳动密集型作物,相反西红柿的产量却很高,这就让辣味西红柿具有很高的市场经济价值。
辣味西红柿不仅会是一种新的蔬菜/水果品种,还会是辣椒素生产的新来源。辣椒素可以用于止痛药和制造胡椒粉喷雾剂。官方宣称,这项研究已经在着手进行,难点在于定位这些辣椒素的有关基因。 据《科技日报》
基因编辑不属于转基因
首先,要分辨清楚一个概念:基因编辑属于转基因技术吗?
事实上,基因组编辑主要是指在不引入外源基因的前提下,对物种基因组作替换、删除等操作,以获得所需变异的生物体。它也可以用作转入新基因的操作。
“基因组编辑可以用于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同时还可以剔除我们不希望或不喜欢的基因,比如人吃花生导致的过敏基因。这类型的基因编辑不属于转基因,广义的基因组编辑涉及的操作结果更广泛。”姜韬说。
比如,基因的化学诱变是一种常用的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可用于培育抗特定杀虫剂的作物品种。与转基因技术不同的是,基因诱变在不插入外来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情况下修改作物的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