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2版:万象

用钻研精神实践自己的爱好

浙大退休教师胡宗烈活出满满获得感

  用钻研精神实践自己的爱好

  浙大退休教师胡宗烈活出满满获得感

  本报记者 王兴

  1998年,他告别浙江大学化学系的讲坛,开启了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4月初,记者在浙大求是村遇见了这位耄耋之年的老者。他对自己的生活家居不讲究,却对许多爱好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最好。”不管是工作期间钻研学术,还是退休后爱好胡琴、书法、诗歌等,他总是花最大的心血去实践,努力获得价值感。

  努力让业余爱好发挥价值

  他叫胡宗烈,上世纪30年代,出生在宁波慈溪一个农民家庭,十几岁便离开家乡,踏上求学之路。1962年从杭州大学毕业后,便一直在浙江大学从事普通化学基础教育工作。他参加过《普通化学》第二版全国高校教材的编写;为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的浙江省化学试卷出题;对含铬废水的处理实验的理论根据经论文发表后,引起广泛认同,还在产业化治水中得到应用。30多年来,他多次获得优秀奖状;培养的工科学生多达千余人。

  退休后的胡宗烈同样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迷恋于胡琴、书法、诗歌等各种爱好,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证明自身努力的价值。

  曾在1970年参加过浙江大学京剧团的胡宗烈,因为底子不错,在退休前好多年就被浙大老年越剧团吸收成为拉胡琴的主角。胡宗烈至今还清晰记得,在上虞念初中的那些年,钢琴课给了他很好的艺术熏陶。就拿他最热衷的拉胡琴来讲,从年轻时一直坚持到去年,几乎没有中断过,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拉不动胡琴了,只得作罢,每天只拉上几分钟过过瘾,并转为教别人拉胡琴。

  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流传的越剧曲谱还很少。没有曲谱怎么办,从专业剧团买剧本,一首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成本太高,于是,胡宗烈买来越剧的光碟或磁带,对着旋律试着记录谱子。“一句反复听上十多遍,领会旋律后,在本子上谱下曲子并填词。”胡宗烈说,经过10多天的打磨,第一首《送凤冠》的曲子出炉了,而且演奏起来的效果和原版的差不多。后来他就一发不可收拾,用这个土办法坚持谱写了80来首越剧折子戏和精彩唱段。

  坚持让老“底子”更有获得感

  爱好书法,也是因为年少时的启蒙。胡宗烈有位比他大20岁的亲哥哥,小学没毕业便只身去往上海打拼,特别的是,哥哥的字写得很不错。胡宗烈至今还保留着哥哥年少时写的手抄本,以及用工整的毛笔字配文的漫画书。这颗令胡宗烈满心羡慕的种子,在他大学从教期间便开始萌芽,学校里的黑板报、学生证、工作证等等,凡是要有手写的地方,他都乐于去代笔。

  退休后,胡宗烈还是乐于练习书法,并且经常去请教浙大的书法大家,改进风格。为了印证书法水平,他还广泛参加各种书法比赛,屡屡获奖,作品被一些书刊、杂志收录或展会展出。“看到作品被收录,着实激动过,好几夜没睡好觉。”胡宗烈笑着说,至今都没有参加任何协会组织,写书法完全是个人的爱好,既然得到社会认可,心里也就满足了。

  年纪大了,看长文章比较吃力,胡宗烈又迷恋上诗词。“文字短,内容深刻。”胡宗烈不仅看诗歌书籍,10年来还自己创作了700来首。“只有孜孜不倦地去努力,才能达到自己想到的目标。”胡宗烈总结出一条经验,培养兴趣也要讲究方法,该看书的看书,该虚心请教老师的请教老师,制定目标,按部就班,长期坚持,这样才会有所收获。

  【记者手记】虽然没有经过科班训练,但能谱写出近乎专业的曲谱;虽然只坚持写楷体风格的毛笔字,却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除了他自诩的“天分”外,更多的是刻苦钻研的韧劲。“与其做羡慕别人的观众,不如努力让自己成为主角。”这是胡宗烈一直坚持的处事风格,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


浙江老年报 万象 a0012 用钻研精神实践自己的爱好 2019-04-09 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05;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08;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10;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07;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09;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11;浙江老年报2019-04-0900012 2 2019年04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