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文摘

日本将启用第248个年号“令和”

  日本将启用第248个年号“令和”

  据媒体报道,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4月1日上午宣布,“令和”被选为日本新年号。日本将从今年5月1日开始启用“令和”为年号,这将是日本第248个年号。

  公元前140年,中国的汉武帝刘彻用“建元”作为自己的年号,开创以年号纪年的先河。

  公元645年,日本国内发生政变,废除了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646年开始推行政治变革,主动学习中国唐朝的政治、文化制度,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开始使用年号纪年。这场变革即著名的“大化改新”,“大化”成为日本最初使用的年号。

  根据大化时期的律令,年号必须由天皇制定。除了皇位更替,天灾、事变、祥瑞、重要政治改革举措颁布时,年号也会发生变动。

  日本南北朝时期,政局混乱,同时出现了南、北两个天皇。南北天皇各自制定年号,还有很多天皇在位期间多次修改年号,像后醍醐天皇更改年号多达八次。

  明治维新时,明治天皇颁布《一世一元制》,规定天皇在位期间只能用一个年号,且年号由内阁筛选讨论,确定初步方案,最后由天皇决定。新年号也不必非从老天皇死去那天开始,即位之年(或第二年)也可作为新年号元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天皇制得以保留,人们开始试图将年号设置问题法律化。1978年6月日本国内成立了“促进年号法律化国民议员联盟”。1979年,《年号法》出台。依照当时的日本宪法,天皇不得参政,所以年号的决定权彻底转交给了内阁会议。内阁方面需要征求社会有识之士及参众两院正副议长的意见,经谨慎讨论后拿出最终方案。

  从“大化”到如今的“令和”,日本已用过248个年号。日本年号制度源于中国,甚至年号本身也多出自中国古籍。“明治”取自《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响明之治”;“平成”取自《书经》“地平天成”,意为“在国内外和天地间获得和平”。即便是今天公布的“令和”,虽然日本媒体方面一再强调,“令和”出自本国经典《万叶集》(引用的诗句为“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和中国不再有关联,但中国网友仍在中国古诗词中发现了“端倪”:早在中国东汉时期,张衡就曾写过“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归田赋》)。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努力想要“脱亚入欧”,从国家制度到人民生活习惯都倡导学习西方。与此同时,他们极力想要摆脱汉文化的影响,可惜事与愿违,一方面西方并不乐意带这位亚洲“朋友”玩;另一方面,汉文化已深深根植于日本文脉之中,排除汉文化,无疑自断经脉。这恐怕也是日本至今难以摆脱汉文化的原因。

  据中国国家历史微信公众号


浙江老年报 文摘 a0015 日本将启用第248个年号“令和” 2019-04-05 浙江老年报2019-04-0500005;9814500 2 2019年04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