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进门刷脸、精准定位住户、智能烟感预警……
杭州余杭“智慧安防小区”厉害了
小区进门刷脸、精准定位住户、智能烟感预警……
杭州余杭“智慧安防小区”厉害了
本报记者 苗露
通讯员 周德峰
最近,如果你路过位于杭州市星桥街道的汤家社区,会发现小区的大门口多了一处门禁。自动门的旁边立着一个方形的仪器,上方还带着摄像头与液晶屏。
“像你不住在我们小区,通过门禁的时候这里就会显示红色,表示没有登记过,我走过去这里就是绿色。”汤家社区居民、网格长周峰点了点仪器下方的椭圆形位置,随即“刷脸”通过门禁,果然仪器亮起了绿灯。
而这不过是该小区迈向智能化的一个小小的方面。
科技让居住环境更安全
汤家社区的这些“黑科技”项目得益于余杭公安日前的一项行动。
据了解,余杭公安以星桥派出所为试点,开展以“智慧平台”融合为基础的未来社区警务新模型。在汤家社区锦绣二区张开一张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成果为基础的大网,将触角延伸到每户居民的家中。
试点以来,该小区的流动人口登记率、准确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案件报警数从去年的17起下降至今年的2起,其中火灾和入室侵财型案件“零”发生;接受智能用电、智能用水、智能烟感、智能充电等预警信息379条,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411处、事故苗头7件次;通过“一键搜索”为走失儿童、老人提供实时查找服务13件,大大提升了小区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
就拿进出小区的第一道门,小区大门来说。围绕“人过留影、车过留牌”的管理目标,社区在出入口的人行通道安装人脸速通门,实时记录进出人员的体貌特征;在机动车通道上安装智能车闸系统,自动识别进出车辆信息。同时,将出入信息推送至公安数据库,实现进出人员信息的“即录、即比、即知”。
另一方面,通过小区公共区域建设的视频监控,小区安防力量通过视频就可以开展安全巡查,并依托智能门禁系统,能知道哪扇门没关好,以此准确防控风险。
此外,余杭公安通过实施“一标三实”信息智能采集工程(即将小区内每家每户的标准地址、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实有单位,通过经纬度定位标注在地图上),有效夯实了小区基础信息,为小区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怀对象“精准定位”
汤家社区中有不少空地,可供老人晨练,孩子们也喜欢在这些地方追逐玩耍。不过,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隐患:如果老人与孩子因此走失了怎么办?
前几日,家住汤家社区锦绣公寓的洋洋(化名)突然走失,家中父母异常焦急,于是向社区警务室报警。
民警立刻通过“智慧安防小区管理平台”中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寻找,追踪洋洋的的行动轨迹,马上就锁定了目标。全程用时不到5分钟,民警就带着家长找到了独自出门的洋洋,让他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我们对每一户住户进行实名登记,全小区都安装摄像机和全景球机,只要在小区范围内活动就能找到。”星桥派出所教导员虞良告诉记者,为了能给儿童、老人的走失提供精准查找服务,社区在小区公共区域建设安装28只枪式摄像机和5只360°全景球机,从而确保人员在公共区域内的活动状态均能留下视频图像。同时,对居家养老对象、围产期妇女等群体长时间无活动轨迹的人群,也相应开发了“重点关注对象预警”等功能模块,为社区、网格、物业等开展相关民生服务提供了信息支撑。
据悉,下一步,还将尝试以物联网技术支撑的“一键求助”和智障老人手环定位等民生服务项目。
安全隐患“智慧预警”
“作为汤家社区安防联络人,我这个月就接到消防预警3起,没有明火就已经预警,将火灾隐患及时消除。”虞良说,目前汤家社区在小区每个楼道的配电箱都加载具有自动监测、自动预警、自动断电功能的电流异常监测芯片,解决用电安全问题;同时,整个小区安装具有烟雾告警、自动断电功能的智能充电桩,解决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在每户出租房安装智能烟感系统1970余套,确保在出租房内发生火警时能第一时间发出警告并以电话、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同步传递给房东、租客以及相关应急人员。
“智能烟感我们一直在装,它在普通烟感上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因为它与我们的后台联通。如果居民家中发生火情报警,那就直接跟我们后台连上了,届时我们的网格员与物业等都会知道这个信息,方便及时救助。”星桥街道汤家社区党委书记俞超群告诉记者,由于现在外来人口很多,居住安全自然成了居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社区从去年开始就进行智慧安防小区的建设,将住户的安全放到首位。
除此之外,社区对每幢楼顶消防水箱的实际水位以及小区各个消火栓的实际水压等情况,加装了智能检测芯片,一旦出现水位过低、水压不足等情况均会自动远程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