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颐养·聚焦

文章导航

24年为4378位迷途者找到回家路

李耀进的“寻人经”

  24年为4378位迷途者找到回家路

  李耀进的“寻人经”

  本报记者 曹漫

  通讯员 潘辉

  24年来,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原业务科科长李耀进,和他所在的团队,用一张褶皱的地图、若干本发黄的地名集和一部随时在线的电话,成功甄别4378人,并帮助这些长期滞留杭州的救助对象找到了回家的路。

  年初,杭州人李耀进获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18”年度十大感动人物。

  抓住寻亲“窗口期”

  “窗口期”原来是指传染病学上的概念,即机体被病毒感染后,经过一段时间,抗原消失,抗体尚未明显出现的时期。“沿用至救助甄别寻亲,是指身份未明的受助人员送入救助机构后,在尚未完全丧失记忆和语言能力(未完全被周围环境同化)的时段,救助者通过借助工具,运用技巧,捕捉有效信息,为成功甄别受助者身份伏笔的过程。”李耀进说。

  根据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统计的数据分析得出,精神障碍、痴呆和智障类受助人员的甄别寻亲“窗口期”在入站10天内,寻亲成功达89%,尤其是入站3天内更是“窗口期”甄别寻亲的黄金阶段,精神障碍类入站3天内寻亲成功率达57.5%、痴呆和智力障碍类达75%;17例危重病患中有13人是在入站3天内身份甄别成功。

  而李耀进和其所在的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团队,在探索甄别寻亲工作中,还总结出“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方法。“甄别查寻工作,既要有中医望闻问切的细致,又要有公安的侦查手段,因为面向每个人的查证,对我而言是一次‘考试’。”李耀进说,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窗口期”,能帮助80%至90%的受助人员回到家乡。

  用温情“融化”流浪者

  需要救助的人员,有患智力残疾的、也有突发脑溢血或命悬一线的。“我们面对的受助人,每个人情况都不相同,除了‘望闻问切’仔细甄别,也需要认真负责,并和对方交心,真心帮助他们,以情动人。”

  李耀进说,2016年1月初的周末,他注意到在吴山广场附近一位双腿残疾、外挂尿袋的流浪人员,他想试着接近了解对方。第一次,流浪汉头也不回地走了。

  随后2个月里,李耀进与同事又先后6次不厌其烦地与该流浪汉接触。注意到流浪汉身体每况愈下,李耀进便和对方讲相关优待政策,并问如果能让其回到家乡并安置好基本生活是否愿意。听此,流浪汉逐渐敞开尘封已久的心。原来,流浪汉名叫王远刚,40岁,家住重庆市云阳县的一个小山村。从小父母双亡的他,19岁在外打工时腰椎摔伤,从此下肢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长年在外流浪。

  于是,李耀进先把王远刚送到医院检查和治疗。期间,他和同事每天前来探望,并与重庆市云阳县救助站取得联系。待其身体稳定后,李耀进和同事陪他踏上返乡的火车。由于杭州到云阳没有直达车,到四川达州时,李耀进将王远刚送到达州市救助管理站后,即刻返杭。“就要启程时,王远刚再次闹起了情绪,我安慰他,等他把病养好,随时欢迎他再来杭州找我。”李耀进的温情,终于融化了王远刚,双方依依惜别。

  在这4378被救助对象中,王远刚并不算滞留杭州最久的,李耀进记得,在杭州万寿亭农贸市场旁有一位近50岁的流浪者,在杭州流浪已有20多年。通过20多年的努力,这位流浪者也成功回到了家乡。

  独创“五多”秘诀

  寻人有秘诀吗?在李耀进看来,线索不会自己找上门,要想有新发现就得扑下身子去,多跑、多听、多看、多聊、多磨。

  “由于我既有救助的工作经历,此前也有公安系统工作的经验,很多人叫我‘神探’,也有些兄弟单位让我过去帮他们甄别寻亲,其实,这其中有些误解。”李耀进说,寻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日积月累,下苦功,花费的心血不一定三五天就能体现。有可能两三个月都没有突破口,也有的是花费数年功夫才能破解。

  比如,许多人听说李耀进有“听音辨家乡”的技能。“这得益于我24年跟几十万流浪人员打交道的工作经历,天南海北的方言都听过,尤其是大的语系。交流得多了,加上有意识地记忆,时间一久,就像建立了数据库般,一听就能判断大致方位。”

  此外,每次送受助人员回家,李耀进都抓住机会寻上一两本老的地名区划或是老地图,至今,他已经收集了20多本各省的老区划图册,全国的老地名册也有2本。他平常经常打开研究各个地方地名和区划的发展沿革。“你看,这两本全国地图已经被我和徒弟们翻得发黄,有些都烂掉了。”

  59岁的李耀进退休在即,但在杭州市救助站,李耀进牵头成立了“疑难个案侦查处置”专项组,自己任组长,带着甄别查询的精英骨干们不分昼夜地突击“会诊”,及时无误地将求助人员护送返乡。

  说起未来的心愿,李耀进说:“希望我们这样的人,将来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也从侧面说明社会上需要救助的人会越来越少。”

  延伸阅读

  “望、闻、问、切”

  四步工作法

  “望”即观察受助人员的神色、形态、动作,获取真实有价值的信息;“闻”指听其口音,是辨别受助人员户籍方向的基础;“问”通过不断地询问,激活受助人员的潜意识;“切”是对于前3个阶段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借助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传统媒体等平台等推送,以及依托公安机关的身份核查和技术手段等渠道开展寻亲工作,这是“窗口期”所有甄别尝试的最终目的。


浙江老年报 颐养·聚焦 a0006 李耀进的“寻人经” 2019-04-05 浙江老年报2019-04-0500005;浙江老年报2019-04-0500009;浙江老年报2019-04-0500010;浙江老年报2019-04-0500007;浙江老年报2019-04-0500008;浙江老年报2019-04-0500011;浙江老年报2019-04-0500012;浙江老年报2019-04-0500006;浙江老年报2019-04-0500013;浙江老年报2019-04-0500014 2 2019年04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