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健康

“高龄”病友登门“谢恩”

这位肠癌资深专家说,今天的你们是我的丰收成果

  “陈医生,你除了头发白了,别的都没变!”前天上午,省肿瘤医院远程门诊中心诊室内,11位老病友为“恩人”陈贤贵献上鲜花,表达感激之情。当天,来的都是陈贤贵的病人,最长的病龄已经33年,最远的特意从云南昆明打飞的来,都要和陈医生见一面。因为,他们有太多心里话想要和陈医生絮叨絮叨。

  30余年后重聚医患共感慨

  陈贤贵是浙江省肿瘤医院原大肠外科主任,这些病友大多是得过肠癌在他手里开过刀的,虽然平时也有交流,但相聚在一起还是头一次。故人相聚那一刻,似乎回到了二三十年前,陈贤贵第一次见到被恐惧包围的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毫无违和感。

  “这一晃有的已经30年过去,我找不出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现在心情。”作为一名肿瘤外科医生,目睹过太多生离死别,但这一刻,83岁的陈贤贵依然有些眼眶湿润,“今天在座的你们,是二三十年前我辛勤劳动的‘成果’,对于医生来说,考验并不一定在当下,而是贯穿患者一辈子的,这就是医生这个职业最高尚之处吧。”掌声响起。

  事实上,这次特殊的聚会缘起几个病友的提议,“这么多年没见到陈医生了,我们很想念他,更想让他知道我们现在过得不错!”其实,陈贤贵也早有此意,“那就来个小范围的聚会吧,能来的都来。”陈医生立马就发出了“邀请帖”。原本,还有一位102岁高龄的病友要来,因为行动不便,被陈贤贵委婉“拒绝”了。“我想让各位病友继续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其实30年不算长,更长更美好生活还在等待着大家呢。”掌声再一次响起。

  打飞的过来见“救命恩人”

  张林(化名)就是从云南打飞的过来的那位。

  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黑色的日子。1989年6月27日,他被诊断为直肠癌3期。导火线是一个多月的连续便血。“不夸张的说,就像水龙头没关一样!”听到医院的诊断,老张两腿发软,倒在椅子上,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1989年7月3日,张林转院到了省肿瘤医院,被推进手术间时,他感觉自己的生命即将划上句号。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陈贤贵。手术顺利,手术做了3个多小时,术中,老张还出现肠痉挛,一度病危,但最终还是挺过来了。更重要的是,虽然肿瘤位于距离肛门8公分处,考虑到患者还年轻,还需要较高生活质量,陈医生为他成功保肛。老张的爱人告诉记者,当时丈夫只有42岁,孩子只有10岁,手术的成功对他们家庭是极其重要。她记得,当时还借了陈医生家的厨房,给老伴炖了鲫鱼汤补身体。手术后,陈医生预估老张的生存期可能超不过两年。但她一直将这句话埋在心里,在老伴术后第5年,才说了出来。

  多年来,老张坚持游泳、打拳、跑步,在吃的方面也并没有忌口。现在,每天早上他要吃一大碗面条,里面放鸡蛋、番茄、胡萝卜,再加一勺猪油。“早上吃得最多,中午和晚上相对少一点,有时候还喝点白酒。”老张很乐观,说话声音很响,中气十足。

  心态喜乐,正常作息饮食

  不少肠癌患者在手术后,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大便次数多等问题。因为手术后,肠子短了,功能也改变了。席间,陈贤贵有几句良言要讲给大家听:想要身体要好,首先要心态好,还要坚持锻炼。

  对于癌症病人来说,运动不可少,但量要慢慢增加上去。他打了个比方,萧山有位老太将一只小猪从小养起,天天抱着它,等到一年后,小猪长大了,她依旧能抱得起来,就到位了。“这个道理就是说,对于任何人来说,运动量都是要逐渐增加。”

  对于老年人来说,哪些锻炼适合?“我觉得打虎跳就很好。”说话间,陈贤贵演示了一段,引得众人捧腹大笑。“别觉得难为情,年纪大了需要找到孩童时的记忆,才会有个好心情!”陈贤贵还建议,不管是肠癌患者还是正常人,每天最好能做提肛运动,等到年纪大了就不太会“出糗”了。

  饮食方便可以选择泥鳅、黑鱼等高蛋白的食物。一位病友对记者说,一针营养剂要700多元,还不如自己食疗来得划算。也有人觉得,鸡蛋是“发”的、只能吃鸭蛋。对于这一点,陈贤贵觉得没必要太多讲究,不要吃得太油腻就可以。最后,陈贤贵用笔记下每个人的联系方式,期待10年后大家可以在聚在一起,探讨人生。

  掌声再一次响起了来。


浙江老年报 健康 a0015 “高龄”病友登门“谢恩” 2019-04-02 浙江老年报2019-04-0200009;浙江老年报2019-04-0200007;9801124;浙江老年报2019-04-0200010;浙江老年报2019-04-0200011;浙江老年报2019-04-0200006 2 2019年04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