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情感、聚焦活动、增加趣味信息……
您的期许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见习记者 杨叶梅
有人说,60至69岁这一人群是老年人中的“年轻人”,他们眼光比较敏锐,实践经验比较丰富,有着比较强烈的工作愿望。70至79岁这一年龄段是老年人中的“中年人”,他们希望根据自己的爱好再学一点知识,以娱身心。80以上的老年人则更加向往生活上的安定,渴望家人的陪伴。
记者发现,不同年龄层读者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他们从自身角度出发,为本报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关注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在读者来信中,不少人提出增加对老人情感问题的报道。如今,随着生活观念的变化,老人与子女之间出现代沟的现象并不少见,双方容易出现隔阂。
读者王维便在来信中提到:“很多老年人仍然像过去那样节俭,但子女们很不理解。建议多报道关于老年人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文章,促进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读者徐秉令说:“建议多破解一些老年人与家人疏远,从而内心孤独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和有关专家的论述,帮助老人走出阴影。”
读者蔡淑贞在来信中表示,百善孝为先,希望增加关于子女孝敬父母,夫妻间互敬互爱的故事报道,让读者看到好家风的传承。
多组织老年人俱乐部活动
老人如小孩。在集体活动中不仅渴望结交新朋友,同时也希望自己的爱好能得到认同。闲暇时和老朋友下棋、写书法、作诗,或者练练太极,这些都是大多数老人喜欢的活动。因此,很多老人认为老年人俱乐部这样的平台,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相遇,情感可以在这里共鸣。
和很多旅游达人一样,读者孙家沪每年都会选择坐游轮去旅游,为此他在来信中提出建议:“希望每年能多组织老年人俱乐部的活动,这样,参与的人在旅途中也不会孤单。”
读者何加林说:“我平时非常喜欢篆刻,尤其是历史人物的画像,希望通过老年人俱乐部将自己的作品传播出去,供大家交流切磋。”
“建议开辟有关老年人运动俱乐部方面的内容,适当的运动能够愉悦身心。”读者徐以善说。
信息量再丰富一点
记者在来信中还看到了不少关于增加版面信息量的建议。在阅读篇幅过长的文章时,老年人常常会感到有些吃力,为此,很多人建议文章内容尽量短小精悍,以便老年人阅读。除此之外,呼声较高的还有关于设置趣味类栏目的建议。
读者吴阿荣在来信中提到:“建议开辟历史类栏目,这不仅能够让读者们了解历史知识,还能激励大家牢记历史,发人深省。”
读者钟大西说:“年事已高,已经很少有外出旅游的机会,希望能够在报纸上多发现一些知识,建议每期适当刊载些历史典故类的小故事。”
今年82岁高龄的读者叶后法建议增加猜字谜之类的趣味文字游戏出现的频率。“老年人读报久了视觉会疲劳,也要适当动动脑。”不仅如此,他还随信附赠了200条自编的字谜,希望能和大家分享猜字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