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可及” 生活才“可爱”
服务“可及” 生活才“可爱”
本报记者 张伟群
今年1月召开的杭州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有一场专题会议的主题是“打造15分钟生活圈,助推未来社区建设”,引起了热烈讨论。
这个话题再次引起关注,专家们认为,社区生活的重点在于服务,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建设施的同时更要建服务。15分钟生活圈其实是“15分钟服务圈”。
“未来社区”
走进政府工作报告
建设“未来社区”,杭州已经提前谋划。今年1月召开的杭州市两会上,“未来社区”走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杭州提出要加强居住环境改造工作,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性微改造试点,统筹推进立面、道路、绿化等微改造,建设品质社区、未来社区,将其列为2019年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建设内容之一。
杭州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召开四场专题会议,其中之一是“打造15分钟生活圈,助推未来社区建设”。委员们不约而同地指出,建设未来社区,要结合杭州的城市特色和生活品质要求,因地制宜,打造并推广“杭州样板”。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未来社区的建设基础,是杭州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杭州市政协委员吴正建议,充分考虑新老区域的差异,分类进行规划导引,将居住人口较多、社区相对集中的城市区域纳入到重点打造的范围。
科技界别的吴伟进委员认为:“打造15分钟生活圈,人的需求是核心导向。在规划之初,设计者就应该先弄清楚当地居民要什么。”台胞界别的林平委员在医院工作,他呼吁改善医疗资源集中于市中心地带的现状。
民建杭州市委会秘书长寿遐提出,要加快推进邻里中心建设,提升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积极推动邻里中心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特别是要完善社区大食堂、医疗康养中心、阅览室、体育健身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商业中心等配套设施。
示范型居家养老中心来了
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占98%以上,完善的社区服务是对居家养老的保障。
我省虽已实现照料中心的城乡社区全覆盖,但还存在照料内容单一,照料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不足,助餐服务覆盖欠缺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2018年5月,浙江省又提出建设乡镇(街道)级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专业照料服务,弥补社区照料中心的不足;通过扩大助餐、配送餐服务的城乡社区覆盖,更好地解决居家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问题。
《关于开展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指出,建设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着眼在整个居家养老服务的升级提高,重点在专业服务,不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简单复制和面积扩大。通过乡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实现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形成专业服务与一般服务相结合,收费服务与免费服务相补充,机构全托、社区日托、居家服务相衔接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
2018年,浙江建成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0多个,到2022年拟建成1300余个,届时,全省每个乡镇(街道)都会拥有一个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延伸阅读
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般应提供下列服务:
一是生活服务。提供助餐、助浴、洗涤等设施及服务,开展上门服务。
二是康复护理服务。提供康复护理训练和指导、健康监测和指导、用药提醒和指导等服务。
三是托养服务。为区域内的老年人提供日托、中短期全托服务,向长期照料老人的家庭提供喘息服务。
四是家庭支持服务。开展护老者培训,为高龄、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护理、康复、照顾服务技术指导和帮助。
五是社会工作、心理疏导服务。
六是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器具租赁纳入养老服务补贴支付范围,争取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
专家解读
老年人需要
“可及”的服务
“15分钟生活圈”近年来频频被提起,对老年人来说,其实是一个“可及”服务的概念。
便利的社区生活环境本来就是小康社会的标配,而落实到老年人身上,又有了不同的要求。首先要问问老年人缺什么,他们需要一个怎样的系统来支持晚年生活。在这个支持系统中,满足基本生活的配套设施建设是第一步,让他们在“可及”的范围内可以吃上饭、看上病、理上发……
服务是更重要的一步,服务不行,建再多的设施,老年人的获得感都会大打折扣。这需要我们真正认识“适老化”的内涵,不仅要让这些设施吸引老年人前来享受服务,还要做好反向上门服务等多层次的适老化服务。
反过来,服务做好了,有些实体设施显得不再重要。比如,老年人叫个家政,家政工15分钟内能够上门,也是提供了到位的服务,不一定要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有个实体的家政点。这就是“可及”的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15分钟生活圈其实是“15分钟服务圈”,而要形成这个圈,必须要建立一套指标和要求,形成体系,才能落到实处,真正服务好老年人。
浙江省民政事业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王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