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生活·发现

“圈”内设施不够用
社区“嵌入式微服务”助力(下)

  “圈”内设施不够用

  社区“嵌入式微服务”助力(下)

  本报记者 张伟群 曹漫

  杭州市上城区已建成6个普惠型康复护理站,护理站面积不大,“藏”在居民楼中,为社区里的老年人提供贴身服务,这种方式被外界称为“嵌入式微医”。

  居民楼里的护理站

  带来嵌入式微医

  3月26日上午10点,76岁的吴丽娟在杭州复兴城市家园小区的家中又听到了敲门声,她不用看,就知道来人是南星街道社区康复护理站的医生承凯锋和护士刘倩。2个多月来,每周一到周五,他们都会来到她家,为她做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

  今年年初,吴丽娟中风,要长期做康复治疗,但由于无法行走,去一趟医院都是“浩大的工程”,家人给她在小区里的康复护理站找到了这款“订制”服务。

  “有个护理站真是太方便了,不用我爬楼梯,不用麻烦家里人把我‘搬’到大医院,也不用挂号、排队,医生、护士也很耐心。”吴丽娟一边说,一边按照承医生的要求握拳试手力。现在,吴丽娟已能下床活动,可以脱开拐杖走几步,手也变得有力了。

  南星街道社区康复护理站就在复兴城市家园小区6号楼,一楼设有医务室、社会心理服务室、活动中心、助浴室,二楼设有中医理疗室。

  吴勇超也是这个护理站的医生,他介绍说,护理站目前有医生2名、护士1名,都具有专业资格。社区老人打个电话预约,只要是离护理站1公里左右范围内,理疗师很快就会上门。

医养结合 覆盖康复护理最后一公里

  为了服务好更多像吴丽娟这样的老人,实现康复护理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覆盖,2018年初,杭州市上城区开始打造普惠型康复护理站。根据第三方服务实体装修投入情况,由区和街道按照1∶1的标准,给予每个护理站最高10万元的建设补助。并通过招标,由暮泰颐养中心负责康复护理站的打造和运行。

  当年10月底,上城区所辖6个街道各建成一个康复护理站。上城区是杭州最“老”的城区,地少人多,社区用房普遍紧张,这些护理站的用房是通过整合、调整、置换等方法实现的,面积最小的只有70多平方米,功能却一点不少。

  “我们也能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家属早上送来,医师指导康复,中午我们会从馒头山社区的街道老年食堂统一配餐,下午可以午休,参与我们组织的手工活动,傍晚家属下班来接回去。”南星街道社区康复护理站负责人许瑞红说。

  上城区民政局老龄工作科负责人陈婷婷介绍说,普惠型康复护理站的特点是医养结合。在“医”的方面,康复护理站设置了内科、中医科、针灸推拿室、药房等科室,能为长期卧床患病和其他需要护理的服务对象,尤其是老年人,提供配送药、康复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基础服务,以及专科护理、心理咨询、卫生宣教、营养指导等服务。

  在“养”的方面,护理站设置了助餐点、日照区、助浴室、老年活动室,能提供助浴等生活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家庭支持服务(如护理技能培训、常用知识普及)、社会工作服务等多样的为老服务。

  目前,上城区各康复护理站正在招募更多的专业人员,争取纳入医保,以吸引更多老年人,扩大服务范围。


浙江老年报 生活·发现 a0005 “圈”内设施不够用
社区“嵌入式微服务”助力(下)
2019-03-29 浙江老年报2019-03-2900005;浙江老年报2019-03-2900007;浙江老年报2019-03-2900009;浙江老年报2019-03-2900006;9777598;浙江老年报2019-03-2900013 2 2019年03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