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编撰文史资料500多万字
陆游“粉丝”曾为古迹绘地图
本报记者 罗瑞斌 通讯员 章珠裕
很多来杭州下城区游玩的人,可能拿到过一本名为《下城区文物历史建筑游览图》的小册子,里面准确地标识了下城区区域内50多处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和其他古迹的地理位置等信息,可以说有了这份地图,可以将下城区的历史建筑、古迹等游览个遍。
这本地图的编绘者是现年73岁的王其伟,20年前,他就已是一名下城区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志愿者。2008年退休后,他立即被返聘为下城区文史馆(暨杭州陆游纪念馆)的顾问。在这20年里,王其伟编撰各种文史资料500多万字,其中研究陆游的文稿就有19万字,可以说是陆游的“铁杆粉丝”。
去年12月31日,他第二次“退休”了,不再担任文史馆顾问一职。“年纪大了,有些事情得交给年轻一辈了。”王其伟说。
对下城文史如数家珍
“梅王阁位于永丰巷中段,北与孩儿巷毗邻,南出庆春路,是字画收藏家高野侯的住宅……”上周二,在下城区文史馆见到王其伟后,他先快速流畅地给记者介绍了下城区的一些著名文物古迹的“前世今生”。
对下城区文物古迹相关情况的了如指掌,源于王其伟对下城区文史研究的20年的“功夫”。“我是一直生活在下城区,对其历史文化还算了解。当时,有朋友对下城区的历史非常陌生,这让我感到很诧异。”王其伟表示,下城区很多古迹非常具有文化价值,比如灯芯巷口的龙兴寺经幢,有近1200年的历史。“旁人的不知晓,让我感觉自己得做点事情。”
于是,王其伟萌生了挖掘、整理和宣传下城历史文化、保护身边文物的念头。此后5年里,他利用空闲时间几乎走遍了下城区的每个社区、行政村,同时也查阅了诸多书籍资料,在2004年编绘完成了《下城区文物保护点游览图》,成为了宣传下城人文历史的一张“金名片”。“2010年修订补充后,以中英文双语再版,并改名为《下城区文物历史建筑游览图》。”王其伟说。
给7000多名学生上过课
在担任下城区政协委员期间,王其伟开始负责《下城今古钩沉》的编撰。本职工作之余,他还需要负责组稿、改稿、找插图、拍照片、与电脑操作员一起排版、审看清样等等工作。为了确保质量,提高可读性,他恶补历史知识、传统文化和文言文,学会了网上搜索资料和数码摄影后期制作。“近13年的时间,一共负责编辑了50期。”这期间的辛苦,王其伟并没有多谈,他说,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人总要给后人了解本土历史文化提供一些“福利”。
王其伟还经常换角度写一些鲜为人知的文章,如《绍兴路的前身——江墅铁路》《沙孟海一门六杰献革命》《从陆诗看陆游的养生之道》等,广获好评。
除了编写书籍,王其伟也用语言来宣传下城区文史,尤其是关于和杭州有不解之缘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相关历史。“当时,主要是给中小学生介绍陆游的故事和诗词,借此弘扬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王其伟说。
一开始,王其伟只是在下城区的一些中小学里进行讲座。但是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一些文学社、大学也陆续邀请其去讲解包括陆游在内的一些历史人物和相关文史。“因为听众有小学生,也有大学生,所以我前后准备了4个版本的讲解内容,深浅不一,以此与听众分享自己的认知。”王其伟说。
这两年,王其伟仍旧陆陆续续接受相关学校、机关的邀请前去讲课。基本上有邀请,王其伟都会前去“畅谈”一番。这些年下来,王其伟前后为7000多名大中小学生讲述过有关陆游的相关文史。
多次呼吁保护文物
王其伟热爱历史文物,不仅仅在于对每个文保单位、古迹背后的历史故事的挖掘,更是以呼吁保护文物古迹的实际行动,展示着自己的那份挚爱。
在担任下城区政协二届委员时,他基于对司徒雷登的深入了解,多次呼吁客观评价司徒雷登。“大概在2001年左右,我在区政协会上就呼吁区政府能够尽快修复并开放司徒雷登故居,利用名人效应提升下城区知名度,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王其伟坦言,当时有些人也不太理解他的做法,但是他自己还是坚持做着这件事。
后来,王其伟的建议得到区相关领导的批示与肯定,司徒雷登故居经过千呼万唤终于开放了。此后,天水街道在整治背街小巷时,王其伟积极参与,草拟了耶稣堂弄的司徒雷登碑刻铭文。为重建万寿亭收集康熙六次下江南的史料,他撰写了《万寿亭碑记》等等。
王其伟的呼吁并没有停止。“中山路北段比较冷清,但是有很多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几处文保单位,其实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证明了我们杭州市个非常早的对外开放的城市。这里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街区。”王其伟说,自己这些年参加一些部门的座谈会的话,都会提出这一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