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聚焦

谢高华: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小商品之都

  2017年末,义乌市政府全年盘点,一组数据让义乌人的腰板挺得更直了: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339.3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158亿元,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分别为66081元和33393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42.1亿元。而在1981年,义乌农民人均收入仅有136元,税收1990万元。

  看着这组数字,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许多人说义乌是中国最富裕的县级市,甚至称它为“世界小商品之都”。

  然而,义乌的繁华并非与生俱来。

  “义乌没什么工业基础,土地少,人均五六分,甚至连水资源都颇为匮乏,没办法走传统发展的路子。农闲时,农民只能做做生意,去外地‘鸡毛换糖’维持生计。”1982年,时任义乌县委书记的谢高华刚踏上这片土地,展现在他眼前的是这样的场景,他说,正是因为当时的义乌有着严峻的现实困难,使他不得不冲破“左”的思想,力排众议,率先于全国开放小商品交易市场。

  此举,彻底激发了义乌市场经济的活力,也让现今被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之都的城市崛起。近年来,义乌市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义乌)已开通义乌至中亚、伦敦和西班牙等9条线路,实行“卖全球,买全球”。义乌常住人口70万人,却有230多万人遍布全球,并且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

  集贸市场险被废

  尽管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召开了3年多,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未能吹过每一片地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也曾在‘左’的思想的影响下犯过错误。”谢高华说。

  1982年4月,51岁的谢高华从衢州(县级市)市委书记调任义乌县委书记。临行前,他告知母亲,母亲说:“怎么去义乌那么穷的地方工作?”

  母亲去过义乌,在她的印象里,义乌的穷是全国有名的。谢高华做了不少心理准备,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他意识到,现实比想象的更为严峻。

  当时,义乌县城稠城面积仅2.8平方公里,一条路,8个电灯,可谓“一个高音喇叭响全城”。县城如此艰苦,农村就可想而知了。一些生活困难的农民,不得不外出偷偷摆摊,在义乌廿三里镇和稠城镇等地,自发形成了小规模的集贸市场。

  但是,摆摊做生意的行为,在那个时代被视为“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谢高华到任之后,没有多说话,毕竟“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他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他经常去老百姓家里坐坐,问问大家的生活情况与困境。久而久之,老百姓都觉得这位“县太爷”没有官架子,渐渐敢跟他说实话了。

  据资料显示,当时义乌有4000多户个体户,其中经营小百货的有3000户,从业人员6000多人,多数没有登记发证,不易管理。并且,当时有人认为,鸡毛换糖和摆摊不利于农业生产,应该严厉打击。这种思潮,使得义乌的集贸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摊贩当街拦书记

  一天,谢高华在县委大院门口,被一位40多岁的农妇拦住了去路。农妇带着10多位农民,开口就问:“请问谢书记,政府还让不让人活了?我们一家人要吃饭,天天被打击、被罚款。”未等谢高华回答,农妇用义乌话说了一长串,谢高华听不懂义乌话。周围人不明就里,以为是街边拌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谢高华见状,邀请农妇进自己的办公室详谈。

  农妇叫冯爱倩,如今已是80岁的老人了。那时,为养活5个孩子,只能偷偷在街头摆摊。谁知,小生意三天两头被“打办”(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人驱赶,还要罚款,实在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

  “不要急,请坐下讲。”谢高华耐心听冯爱倩的讲述,两人从家庭状况一直聊到义乌的现状,聊了好几个小时。他了解到,明朝清朝年间,义乌就有“鸡毛换糖”的传统,当地人在农闲时,会挑着蔗糖走乡串户换鸡毛用以肥田。一些“货担郎”为补贴家用,会偷偷在担子里藏上针线头、纽扣等小商品,在县城稠城镇湖清门和廿三里集镇歇担摆摊。而对于这样的货郎,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会严厉处罚,严重的还会被抓去坐牢。

  “你先回去,同意你摆摊了。”谢高华十分同情冯爱倩的遭遇,对她做出了这样的承诺。之后,这个“义乌农妇当街拦县委书记”的故事,也在当地传开。 (下转第3版)


浙江老年报 聚焦 a0002 谢高华: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小商品之都
2018-11-06 浙江老年报2018-11-0600010;浙江老年报2018-11-0600012;浙江老年报2018-11-0600013;8662085 2 2018年11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