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生命·讲堂

文章导航

30多年前,开出我省第一帖膏方的徐志瑛:

吃膏方需先“人脸识别”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于伟

  又到一年膏方季,“浙派”膏方相继“上线”。日前,我省中医系统领头羊浙江省中医院的膏方节鸣锣开启。

  众所周知,膏方文化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早在先古时期就已形成。通过膏方调理、调整人体的失衡状态,这就是未病先防;如果已发病,通过调理,改善人体正气,也可延缓疾病的发展和转变,起到既病防变的作用。

  然而,对养身滋补来说,膏方是否真的越贵越好呢?国家级名中医、省中中医内科专家徐志瑛认为,不能为吃膏方而吃,一帖膏方是否有用,关键在于量身定制。

  吃膏方就和买菜一样

  要选“当季的”

  “膏方,对疾病巩固期和缓解期的病人才有效果。”徐志瑛看来,很多人到她这里来吃膏方,是要吃“闭门羹”的。因为膏方属滋补品,对肠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状况较差或湿热重、舌苔厚腻的人来说,服用滋补品可能会加重不适感。这些人就需要用汤药“引路”,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吃膏方。

  “一般有三四十味中药,加上膏,可以服用两三个月。”徐志瑛说,比如术后、产后以及对一些慢性病患者会相对有效。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冬天采用膏这种形式来调理进补。

  去年冬天,宁波人刘先生因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出现了腰酸、乏力、耳鸣、记忆力下降的情况,还怕冷。于是,他配了膏方来调理,果然挺管用。今年入秋以后,刘先生工作又忙起来,上述症状再次发生,但因外地医院路途遥远就没有再去复诊。不过,他自己配制了与去年相同膏方的药物在家中熬膏,还擅自加了野山参、冬虫夏草等补品。谁知,服用“自制膏方”一周后,刘先生的症状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加重,食欲也减退明显,还出现了口干口臭、便秘、失眠、烦躁等症状。

  医生仔细一看刘先生的自制膏方,立刻就明白了:这张膏方明显是偏于“温补”的。而当下时值秋令,秋季主燥,刘先生近期劳累,还有腹胀、便秘、口干、舌红苔黄腻,显然是“湿热壅滞碍胃”之象——脾胃虚弱,但心肝火旺。所以此时服用温补药物,无异于火上浇油,导致虚不受补。

  膏方并非越贵越好 关键是要适合体质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不少膏方的价格动辄七八千,多则上万元,一些市民开膏方追求名贵中药,往往认为越贵的膏方,进补效果也越好。“膏方是可以开到十几万元,但是没有必要。”徐志瑛说,不辨证论治,只是堆积一堆名贵中药,其实是不负责任的。多数高价膏方是因里面加了别直参、虫草、海马等名贵中药。可如此大补,有的人虚不受补,根本“吃”不下去,也是花钱遭罪。实际上,加入名贵中药材并非意味着膏方进补的功效会更好,关键还是要适合自己的体质。只要用对药材,哪怕是平价的膏方,也能起到好的疗效。

  徐志瑛是我省第一个开膏方的人,她告诉记者,1983年时,她与国医大师葛琳仪及院内的另一位老专家,在杨继荪老先生的指导下开出第一张膏方。“记得是200多元。”那一年,陆陆续续也只有20多人来开膏方。不过,等到第二年,开膏方的人就络绎不绝了,他们几位根本忙不过来。“我这里一般的膏方超不过5000元,除非患者自己要求放一点名贵的药材,但我们也会把关。”

  这两年,膏方似乎成了“大众菜”,不少有经济条件的人盲目进补,补坏的也大有人在。记得去年,有位患者因为膏方吃坏了,到徐志瑛的门诊来解“方”。他说自己花费好几万元开了个膏方,才吃了一周就开始胃胀、便血的情况。徐志瑛搭脉后,给他开了一段时间普通中药,才把患者补过头、受过伤的身体调理回来。调好以后,再把之前的膏方拿回来。

  一支参从参须吃到头 萝卜子煎水能解“火”

  徐志瑛的一位西医同事,听说吃参好,就自己炖了一整根,一口气把汤喝完。谁知道,第二天就晕倒在办公室。“后来,我用30克萝卜子煎水让他喝下去,才把他的气给解了。”徐志瑛说,吃参不能着急,要循序渐进,一年只要5克就好。

  从冬至开始,先吃两三天参须,停一周,让身体慢慢适应,再吃参尾两三天,再停一周,最后两三天把参头吃了。“看明年的身体怎么样,才能知道效果好不好。”这正好印证了中医一句经典的话:气有余便是火。


浙江老年报 生命·讲堂 a0006 吃膏方需先“人脸识别” 2018-11-06 浙江老年报2018-11-0600007;浙江老年报2018-11-0600008;浙江老年报2018-11-0600006;浙江老年报2018-11-0600009;8660791;浙江老年报2018-11-0600010;浙江老年报2018-11-0600011 2 2018年11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