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解密·党史

文章导航

毛泽东的“弥天大勇”

1945年重庆谈判的一些细节

  毛泽东的“弥天大勇”

  1945年重庆谈判的一些细节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援助下,准备发动内战。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家大计”。蒋介石错误地估计毛泽东不会去重庆,这样他就可以大造舆论,说共产党不要和平,妄图把打内战的罪责强加给共产党。

  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消息震撼重庆全城,柳亚子写诗称赞毛泽东是“弥天大勇”。

  直到1945年8月28日当天中午,毛泽东是不是真的会来,依然众说纷纭。驻扎在重庆的几十名外国记者全体出动,在九龙坡机场蹲守,反复打听延安专机的情况。国民党方面进行新闻封锁,中国记者寥寥无几,只有《新华日报》临时得到消息,约了《大公报》《新民报》等几家报馆记者赶来。下午3点37分,草绿色的三引擎巨型机降落,机门才开,就响起一片掌声,记者们打仗般拼抢有利机位。终于,毛泽东从机舱口走出,镁光灯闪成一片。

他有着扭转乾坤的力量

  “‘很感谢’,他几乎是用陕北口音说这三个字,当记者与他握手时,他仍在重复这三个字,他的手指被香烟烧得焦黄。当他大踏步走下扶梯的时候,我看到他的鞋底还是新的,这无疑是他的新装。”

  “记者们追进了张公馆。郭沫若夫妇也到了。毛先生宽了外衣,又露出里面的簇新白绸衬衫。他打碎了一只盖碗茶杯,广漆地板的客厅里的一切,显然对他很生疏。他完全像一位来自乡野的书生。”

  毛泽东在机场与各界人士见面,发表讲话,然后到张治中公馆休息。《大公报》著名记者、中共地下党员彭子冈以白描笔法,客观而传神地再现了毛泽东的初次亮相,让读者看到,共产党领导人并不像国民党宣传中那样凶神恶煞粗野无知,他是一个接地气的读书人。

  在《新华日报》记者笔下,毛泽东呈现截然不同的气场:“他朝周围的群山打量了一眼,似乎要在这一瞥中熟悉重庆的山山水水。然后他取下头上戴着的考克礼帽,朝机场上欢迎的人群使劲地挥动着。那有力的挥动,使每一个在场的人都相信,他有着扭转乾坤的力量。”

  毛泽东向来不讲究穿戴,何况在延安条件艰苦,他一直穿打补丁的棉布衣服和布鞋,戴灰布八角帽。为了重庆谈判,叶剑英给他买了皮鞋,在北京定做一套灰色中山装,江青在苏联医生阿拉夫那里借了一顶帽子。临行前,周恩来发现毛泽东头上的帽子有点小,摘下自己头上的考克礼帽给他,毛泽东试了一下正合适,欣然戴着去登机。

  走下舷梯,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原称八路军办事处)安排乔冠华在毛泽东身边为他一一介绍到场人士。美髯垂胸的张澜形象辨识度很高,不等乔冠华开口,毛泽东就主动和他打招呼握手,两人寒暄停不下来,蒋介石派来的接机代表周至柔和国民党要人被冷落在一旁,为缓和局面,周恩来从毛泽东身旁绕过来握住张澜的手互道阔别,安排他们合影。记者一拥而上密不透风,黄炎培、章伯钧、左舜生都被挡在人墙之外,急得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沈钧儒年纪大身体小,被挤在人缝里无法动弹,不停喊:“我是沈钧儒!我是沈钧儒!”

  8月28日当晚8点多,在林园,蒋介石为毛泽东一行举行欢迎晚宴,菜品“别有用心”地安排了西餐。满桌面包黄油牛排,毛泽东吃得很少。第二天早上,又是西餐,毛泽东吃了几口把警卫员齐吉树叫过来说:“国民党吃饭也学美国人,中国人不吃中国饭,一天到晚是面包面包。我不习惯,你去跟他们商量一下,换成中餐。”餐厅负责人说:“毛先生的饮食是上面安排的,我们不能擅自改。”齐吉树反复要求下才终于改成中餐。

一虎二龙三鼠

  周恩来不放心毛泽东住在蒋介石官邸,吩咐警卫人员仔细检查卧室各个角落,看有没有爆炸品和燃烧品等。他又亲自检查床上床下和枕头下,在椅子坐一坐,才让毛泽东进去,并要求警卫人员保证房内不能离人,也不要让外人进来。

  出发前,周恩来、康生、李克农等反复研究,选定久经考验的老战士龙飞虎、颜太龙、陈龙,警卫员舒光才、戚继恕等人,随从保卫;毛泽东警卫班选派齐吉树赴重庆照料生活。这个“护驾”阵容号称“一虎二龙三鼠”(舒、恕、树谐音鼠)。

  重庆谈判世界瞩目,毛泽东的安全是美方做担保的,蒋介石非但无意加害,相反还要千方百计保证毛泽东毫发无伤,万一受到反共分子袭击,国民政府交代不过去。蒋介石指派宪兵司令张镇派一个警卫班负责毛泽东在重庆期间的安全,戴笠当时正在前线布置接收工作,蒋介石专门把他召回,再加一道安保防线。戴笠在毛泽东下榻之处设机枪阵地、瞭望台和无数明卡暗哨。有个手下嘀咕: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把毛泽东干掉,坐上几年牢,便可立大功。戴笠知道后把他叫来大骂一顿,缴了他的枪。

拜客,什么人那里我都去

  全国各界精英荟萃大后方,统战良机不可错失,周恩来领导的中共南方局为毛泽东安排了紧锣密鼓的时间表。从《新华日报》当年的报道可以看到,毛泽东在重庆43天,几乎每天都有一至两场宴会聚餐,吃饭之余也排满茶会、演讲和会见活动。周恩来把谈判的具体问题都拉到自己这边,缩短毛泽东在渝时间,并且让他有充分档期奔走交际。国民党军政要员,中间党派代表人物,新闻界、实业界、戏剧界、科学文化界、教育界等人士,驻重庆外国使节,国际救济团体,毛泽东皆亲自登门拜访或约谈,用他自己的话说:“拜客,什么人那里我都去。”

  8月30日中午,在林园住了两夜的毛泽东进入市区,拜访的第一个人是宋庆龄。抗战期间,宋庆龄冲破封锁多次给延安运送物资药品,解中共燃眉之急。在重庆期间,宋庆龄与毛泽东多次见面,她感到毛泽东“不但是一党的领袖,还是全国人民的导师。他思想敏锐,识见远大,令人钦佩。”

  1945年9月4日至21日,是国共双方针对实质问题进行谈判的关键阶段,也是最艰难的阶段,尤其是触及中共军队整编问题,谈判陷入僵局。毛泽东指出应展开政治攻势,争取中间派的同情。国民党官方媒体对外宣传谈判十分融洽,毛泽东则向各界报告谈判遇到的胶着状况,强调中共有耐心和信心。

  10月8日晚,张治中举行盛大宴会为毛泽东送行,毛泽东发表了演讲。据彭子冈回忆,因为他的湖南口音重,现场很少有人全部听懂他的发言,人们印象深刻的是“和为贵”三个字。

  10月11日在林园用过早餐后,毛泽东与蒋介石又做了一次会谈。蒋表示政府决不会再作出任何让步。上午9点,毛泽东与蒋介石此生最后一次握手,即赴机场。

  据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浙江老年报 解密·党史 a0007 毛泽东的“弥天大勇” 2018-09-14 浙江老年报2018-09-1400005;浙江老年报2018-09-1400007;浙江老年报2018-09-1400006;浙江老年报2018-09-1400008;8250851 2 2018年09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