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食尚·尝鲜

丽水食蝉记——
吃货们的“黑暗料理”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年夏天,是从知了聒噪的叫声中开始的。大街上,公园里,河道旁,知了们个个都打了鸡血似的,十里高歌,此起彼伏。

  前不久,杭州的知了泛滥成灾,官方绿化部门都站出来向民间广发“吃货英雄帖”,各路人士纷纷汇聚杭城向知了发起“挑战”。

  这种黑乎乎的昆虫背后有哪些故事?怎么烹饪才好吃?我们就来说说关于知了的那些事。

丽水本地知了供不应求

  每年盛夏,可是丽水人“磨刀霍霍向知了”的时候。

  上周五,记者来到丽水市区府前菜场“觅食”。每天下午三四点,菜场东门是知了贩子们最欢腾的聚集地,买卖声和砍价声掩盖不住聒噪的蝉叫。

  “今天卖120元半公斤,本地知了,保证全活。”正当记者诧异价格时,卖家叶大哥指着手中仅剩的两袋知了说,卖完这些就没了,知了快下市了。环顾一圈,东门的卖家虽不少,但每个人手中的“库存”确实不多了。“前些天,知了是每半公斤105元,今年最便宜的时候也卖到了80元。”叶大哥用手抹了把脸上的汗,“刚上市和快下市的时候,喊价是最高的。”

  另一边,记者又去搭讪了卖家王大姐。交谈中,她传授了一个辨别本土和外地知了的经验:“你闻一闻,好的本土知了有一股特殊的气味。”其实,有经验的老丽水人在挑选知了时,都会用手在袋子底部摸一摸,若是干燥的很大概率是本土知了,若是又冰又有水就是外地知了。

  那菜场内的行情又如何?林伟成(化名)是府前菜场的经营户,他摊位的左半边是知了的半成品,右半边则是几袋活知了,但周围明显有一滩水。他明确表示,自己卖的是衢州知了,袋装只要60元半公斤。“外地知了‘身价暴跌’是因长途运输要被冷藏的缘故,不够鲜美。”林伟成说。

  据不完全统计,丽水人一个夏天要消灭掉上亿只知了。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近些年,丽水本地知了早已供不应求,以至于衢州甚至江西一带的知了也会出现在丽水人的餐桌上。然而,丽水人却对本地知了更“情有独钟”,因为本土知了更灵活、更会叫,肉质也更弹牙;相反,外地知了比较木讷,长途运输也让口感打了折扣。

“蛋白王”营养价值丰富

  蝉,俗称“知了”,是一种全身黑色的有害昆虫。知了一生有3个阶段,卵、若虫、成虫,就好比人的婴幼儿、童年和中年阶段。入夏时节,埋藏在土里五六年的成虫,一只只出洞后爬到树上羽化,长出翅膀,金蝉脱壳,就算是成年了。

  蝉体营养物质丰富,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为食品中的蛋白王,尤其对促进人生长发育、补充机体代谢的消耗、体虚患者康复等,有极佳的辅助治疗作用。因此,知了肉又被称为“唐僧肉”,倒不是说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而是《西游记》中的唐三藏,由金蝉子转世为真灵东土大唐高僧,所以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

  除了打牙祭,知了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从其若虫阶段变化为成虫时,羽化蜕除的外壳称蝉蜕,可作为传统中药成分,具有祛风、祛寒和抗菌等功能。在浙南一带,有老人把知了头部和尾部用水煮沸后,滤出汤水,再加少许盐,作为夏日天然的利尿饮品。

爆炒、红烧和椒盐味道俱佳

  虽然知了是道“黑暗料理”,做法却并不单一。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吃法有椒盐、爆炒和油炸,然而,在老底子丽水人眼中,红烧才是正确“打开”知了的方式。

  第一步,将活知了掐头去尾,然后用盐水浸泡,因为盐水具有杀菌和去腥的作用。半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再准备少许生姜片、大蒜、葱和红椒即可。

  第二步,将姜片放入热油锅中,煸香再放入知了,炒至外壳发脆后,放少许酱油、老酒、盐、白糖和干红椒,焖至入味,趁汤汁收干前,加小料红椒片、大蒜煸香,即可出锅,这样做出来的知了外酥里嫩,很有嚼头,一口下去汤汁四溢,肉质鲜美又弹牙。

  除了红烧,椒盐知了也深受“吃货”欢迎。首先,将知了放小料烧至入味,再另起一锅,把知了炸至松脆可口,起锅备用,放葱姜蒜末,切红椒煸至香,再加入知了,撒上少许椒盐,翻炒几下出锅即可。相比红烧,椒盐做法多了一份酥,少了一份弹,却同样能够满足食客的味蕾。


浙江老年报 食尚·尝鲜 a0004 丽水食蝉记——
吃货们的“黑暗料理”
2018-08-10 浙江老年报2018-08-1000008;浙江老年报2018-08-1000009;浙江老年报2018-08-1000006;7969924 2 2018年08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