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聚集

丁列明:为老百姓用得起好药而努力

本报专访2017年度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

丁列明博士在实验室。

  “创新无止境,永远在路上。”今年4月,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博士站上了2017年度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领奖台,手捧浙江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这一切对从回国创业已15年的他来说,意义重大。

  3个月过去了,记者走进贝达药业,见到了丁列明博士。一见面,他就说:“一点不敢停歇,要为多研发老百姓用得起好药不断努力!”

在民生领域堪比“两弹一星”

  医药圈流传着一句话:你花几万元买到的靶向药已经是“第二颗药”,第一颗药的价格是数十亿美元。意思是,新药研发成本巨大。

  2002年,已经成为美国一名病理科执业医师,实现多数人眼中“美国梦”的丁列明却和几位华裔科学家做出一个坚毅决定:回国发展。原因是,他们设计合成了一款先导化合物,获得了出色的实验室成果。但在美国,想要推进项目成果落地,起码需要花费10亿美元。大家一致认为,要把这个项目完整做起来,必须回来。带着一份创新药物项目的资料和几件装着新药实验设备的托运行李,丁列明登上了泛美航空飞往国内的班机。

  2003年,他们在一所大学一间租来的实验室,开始了研发抗癌新药。这在当时,被视为一种“另类”。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风险无时不在。比如,动物细胞肿瘤模型需要用一种无自身免疫力的“裸鼠”作为实验对象,需要在无菌环境下实验。但由于条件有限,实验时常遇到细胞被污染、实验对象死亡等意想不到的状况,实验不得不推翻重来。这就是高昂的时间成本。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资金问题更为直接。2008年,埃克替尼准备启动Ⅲ期临床研究,需要5000万元资金。恰逢金融危机,原来说好的海外投资不能到位,而当时,丁列明还欠着银行3000万元。关键时刻,余杭区政府给丁列明1500万元的支持。后来,银行追加了贷款,Ⅲ期临床试验得以启动,丁列明度过严冬。

  一路跌跌撞撞,始终一往无前。2011年6月15日,经过9年蛰伏,埃克替尼终获得新药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将其誉为“民生领域堪比‘两弹一星’的科研成果”。

想方设法让老百姓用好药

  埃克替尼上市时,价格定在了同类竞争产品60%至70%。同时推出一项政策:连续使用6个月且治疗有效的患者,可终身免费用药。截至2018年6月底,贝达药业已累计向近6万名患者赠药近330万盒,市场价值近70亿元。

  去年,埃克替尼进入全国医保目录,使用埃克替尼治疗的患者只需自费数千元。虽然一切向好,但还是遇到一些问题。埃克替尼上市至今已有累计超过17万患者使用,但是相较于每年新增的肺癌患者能够使用的还只是少数。

  丁列明说,进院的困难和医疗机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总量控制、药占比考核等因素都会有可能导致患者的正常用药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他也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比如改革“药占比”控制药费,杜绝药品集中采购中的“二次议价”以及鼓励患者处方外配和放开外购报销限制等等建议。

研发新药,也应鼓励高水平合法仿制药

  通过自主创新,打破国际垄断,降低药价,但价格也要合理,也要保证药企一定利润空间,让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是丁列明一直想要表达的。目前,研发一款新药的平均成本是25亿至40亿美元。“研发是根本,期待专利药和仿制药降到一样的价格是不可能的。”创新需要投入,如果没有利润的基础,药企就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丁列明说,对国内药企来说,核心竞争力依然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埃克替尼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头,研发这条路,一定还会走下去。去年一年,贝达药业的研发费用占到了37%,这在药企里已经算是“抛血本”。

  目前,贝达药业共有在研新药项目20余项,其中8项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3项已经进入Ⅲ期临床阶段。正在全球范围进行Ⅲ期临床试验的新药恩莎替尼,有望成为第一个中国公司主导研发,在全球同步上市的新药。按照规定,新药在专利期内可以垄断销售,过了专利期因仿制药的出现,性价比就会大大下降。丁列明认为,在研发创新药的同时,也应该鼓励高水平的合法仿制药,从而多层次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浙江老年报 聚集 a0003 丁列明:为老百姓用得起好药而努力 2018-07-13 浙江老年报2018-07-1300008;浙江老年报2018-07-1300006;浙江老年报2018-07-1300010;7757374 2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