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百岁教授
花旦一唱80载
本报记者 罗瑞斌
头发花白的老人上台的那一刻,便迎来了观众的热烈掌声。紧接着,老人演唱了一段京剧《凤还巢》,十足的架势与优美的唱腔,让台下众多老票友惊讶不已。这位百岁老人唱起旦角来,风采不减当年。
老人叫郭本铁,京剧资深票友,唱男旦近80年。前几日,老人迎来了百岁生日,平日里与他接触过的一批票友们,自发组织了一场京剧演唱会为他祝寿。
老人还是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的退休教授,在工程力学的“江湖”上流传着很多“传说”。
不唱京剧没有精神头
离京剧演唱会开场还有1个多小时,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文化站的会场里早已坐满了郭本铁的“粉丝”。
这批观众绝大多数已经满头白发,他们有的是郭本铁的铁杆票友,有的因父辈喜欢京剧而与郭本铁结缘。
“本次活动是由东山弄社区长乐业余京剧团和灵之韵艺术团京昆联谊社承办的,郭教授对两支队伍而言再熟悉不过了。”灵之韵艺术团京昆联谊社负责人姚娟娟说,平时大家会在灵隐街道文化站一起唱京剧,郭教授每周都会来参加活动。
“我父亲这些年除了寒暑假,都在参加浙大京剧社的一些活动。今年春节期间,我去照顾父亲时发现他精神头很不好。”郭尚云说,后来父亲的两位老票友王国芳、徐函芬来家探望,和父亲一起唱了一段京剧,父亲立马恢复了往日的精神头,“所以春节后,让父亲每周来灵隐街道文化站和王国芳他们一道过过戏瘾。”
老人在家里时也是常常围着京剧转。“吃饭的时候,我都会放几段京剧名段,郭教授听得非常有劲。”保姆刘培芳照顾老人近9年,也是老人的铁杆票友,平时在家每天都要和老人对唱几段。
说起老人与京剧结缘的契机,郭尚云说,父亲在浙大读书时,正处于浙大西迁时期。“那时,中国京剧界各大流派百花齐放,我父亲就是那时候爱上了京剧,爱上了旦角。”
“文理双全”的奇人
在老票友的眼里,郭本铁是个“奇人”,可以说是“文理双全”。“文艺方面,郭教授现如今百岁高龄还能唱上一段,绝对少见;理的方面,他在学术领域的造诣,更是了不得。”姚娟娟说。
的确,郭本铁可以说是浙大力学系的“开山鼻祖”。但是,郭本铁并非力学学科出身。
其实,在浙大就读期间,郭本铁读的是数学系,其表现十分突出,深得当时著名数学家陈建功和苏步青的赏识。当时,郭本铁的毕业论文《有限射影几何》就被苏步青吸纳进教材,而陈建功则经常向新生介绍:“郭本铁非常聪明,无论怎样考,都难不倒他。”
郭本铁踏实的学风和扎实的数学基础,让他在1943年的311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顺利留校。在院系调整、学科变动的上世纪50年代,他秉承“求是”校训,成为数学力学系创始人之一,也培养了一批力学界的人才。
“我父亲之前是没有接触过力学的,后来受学校委派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进修,他那时候很吃苦,一有空就泡图书馆,自己查资料,不断自学。”郭尚云说,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每做一件事,都要做到极致。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院系调整时,郭本铁原本是有机会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和妻子团聚。“因为我母亲那时分到上海工作,但是我父亲对浙大的感情实在很深厚,没有选择去上海,因此两人分居10多年,但父亲没有任何怨言。”郭尚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