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皆宜山水间 磐安古村新生机
在数千年的农耕文化里,村庄是构成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单元,保留至今的古村落仍然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
近日,磐安县“老街区新业态”招商活动分别走进金华和杭州,面向全国推出六大古村落、千幢古民居招商项目。据悉,此次招商活动旨在把磐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红利,从而促进乡村振兴。
磐安,是一座山水之城,更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千百年前,宋代诗人陆游正是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6个传统村落老街区新业态招商项目推出过程中,磐安县政府还组织了一批省内外著名专家对各村进行了考察,专家们认真把脉,对各村如何植入旅游新业态提出了许多观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6个传统村落有何特殊之处。
陈界村紧邻风光旖旎的五丈岩水库,依托绿水青山和良好生态,大力发展以“逛药村、赏药园、沐药香、品药膳”为特色的农家乐,以打造“沪上人家”休闲养生基地为契机,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农家庭院进行设计改造。乌石砌墙、草皮铺地、秋千摇荡、石桌品茶,一个庭院一种风格。村内还兴建了环村自行车绿道、荷花谷、休闲广场、露天影院、乡村大舞台等旅游休闲设施,同时推行专业化服务,旅游旺季几乎家家爆满。
大皿村文化积淀深厚,素有兴学重教、勤耕苦读之风,史有进士6人,双峰炼火、大皿宫灯、竹编工艺等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大皿村古民居建筑特色明显,大多为明清建筑,婺州山地风格,其中保护价值较大的有清德堂、新屋基民居、登科第、进士坊、节孝坊等27处,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点3处。2012年该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管头村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浙江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全村民居均用黑色玄武岩砌墙,又称“乌石村”。管头村属高山台地,夏天气温低、风景美,素有“火山台地,空中乡村”之称。该村充分利用其优势开发乌石农家乐,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省特色旅游村、省精品农家乐村、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金华市魅力村庄等。以“依托景区资源,实施‘四统一’管理”为核心的“管头模式”曾在全省推广,促进了全省一大批农家乐的发展。
榉溪村被称为“孔氏第三圣地”,是江南最大的孔子后裔聚居村落,村内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孔氏家庙是孔氏婺州南宗的文化活动中心。村庄集古屋、古巷、古井、古树、古墓、古风于一体,保留着南方孔子后裔聚集居住建筑风格。孔氏后裔秉承孔子遗风,一直以来尊师重教,崇尚自然,儒家文化气息浓厚,婺州祭孔、铜钿鞭等民俗活动流传至今。近年来,榉溪村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绿色村庄、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村等荣誉称号。
横路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县旅游特色村,始建于元代,历史悠久,由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后裔周若泗于元末至正年间始迁,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且村落形态保存相对完整。古民居风格独特,全村500余间古民居全部用玄武岩砌成,保留着13座明清时期完整的三合院、四合院,结构严谨,错落有致,乌石古村规模宏大、形态自然、保护完善。村内古道、古禅寺交相辉映。
马塘村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山古茶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赶茶场”的集结地,也是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的核心区块。从宋代起,马塘村重建茶场庙和茶场,形成了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重要聚会——“春社”和“秋社”,产生了诸如“分茶”、“斗茶”等趣味性的品鉴观茶游戏。茶农盛装打扮祭拜“茶神”,在茶场内举行演社戏、挂灯笼、迎龙灯、竖大旗等民俗文化活动,人山人海,蔚为壮观。近年来,马塘村经过示范整治建设、特色旅游村创建,村内茶文化古街道初具雏形,建筑体现传统的儒家美学思想和道德规范,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金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