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本报记者 陈逸清
![]() |
父爱如山
本报记者 陈逸清
父爱如山。小的时候,我们觉得父亲是天底下最帅的男人,他无所不能,是家的依靠。在你受委屈时,他将你护在臂弯;在你哭鼻子时,他扭着脸逗你乐。
长大后,我们远离家乡,离开父亲的保护,独自在外打拼,才体味到父亲的不易。
早前,看过一部叫做《铁树银花》的微电影:年关将至,北方农村的老铁匠,收拾熔炉准备为乡亲们打出最后一出铁花。与此同时,他在大城市工作的儿子已经第10个年头没有回家过年了。刻板固执的父亲和心存芥蒂的儿子之间的相处关系,实则是这部微电影想讲述的内核。
中国儿子,中国父亲,中国男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擅长表达自己。
人这一生,尚在襁褓之中,比“妈妈”更早发出了“爸爸”这个音节。哪曾想,长大成人之后,将“爸爸”讲出口如此艰难。
渴望儿子成才又怕儿子骄傲的父亲,习惯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打压儿子。在他看来,讲些“丑话”永远比“儿子,你真棒”来得奏效。
明明父子连心,偏偏彼此否定;其实渴望沟通,最终欲言又止。这种隐忍的付出和牵挂,正是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真实写照。
诗人王家新在那首《和儿子喝酒》中写道:一个年过五十的人还有什么雄心壮志,他的梦想不过是和久别的儿子,坐在一起喝上一杯。两只杯子碰在一起,这是他们拥抱的方式,也是他们和解的方式。
找个机会,陪父亲喝杯酒吧。
详见第2、3、6版
图据视觉中国
本期主编:陈逸清 版式总监:陈莎
导读
【亲历】
永康铸铁传承人胡志强:
一片冰心在“铁壶”
第7版
【焦点】
李宗盛一首关于父亲的新歌
这是一封从未寄出的和解信
第2版